崇义院杂题(其九)

修廊如洗断尘嚣,白粉墙围碧瓦寮。

拥鼻徐行成独咏,晚风吹乱石芭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崇义院的独特氛围。首句“修廊如洗断尘嚣”以“修廊”作为视觉焦点,通过“如洗”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廊道的洁净与清雅,仿佛能洗净心灵的尘埃,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感。“断尘嚣”则进一步强调了此处远离喧嚣的特点,让人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接着,“白粉墙围碧瓦寮”一句,将画面的色调从明亮的白色转向深邃的绿色,通过“白粉墙”与“碧瓦寮”的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建筑的古朴与历史的沉淀。这里的“碧瓦”特指青色的瓦片,常用来形容古代建筑的特色,给人一种庄重而又不失自然之美的感觉。

“拥鼻徐行成独咏”描绘了诗人独自漫步于院中,鼻息间似乎能嗅到周围的清新气息,缓缓行走,不急不躁,自然而然地吟唱起来。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悠闲与自在,也暗示了他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了内心的共鸣与释放,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最后,“晚风吹乱石芭蕉”以晚风为引子,将视线转向了院中的石芭蕉。晚风轻拂,不仅吹动了芭蕉叶,也似乎吹散了心中的某些思绪,带来了新的灵感与感悟。这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寓意着诗人的心境在自然的洗礼下得到了净化与升华。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生动的比喻,构建了一个既静谧又富有生命力的场景,展现了崇义院独特的魅力与诗人的内心世界,是一首充满意境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饮子畏小楼

今日解驰逐,投閒傍高庐。

君家在皋桥,諠阗井市区。

何以掩市声,充楼古今书。

左陈四五册,右倾三两壶。

我饮良有限,伴子聊相娱。

与子故深密,奔忙坐阔疏。

旬月一会面,意勤情有馀。

苍烟薄城首,振袖复踌躇。

形式: 古风

余画金焦落照图吴水部德徵先生寄诗二首题谢长句

忆昨浮船下扬子,平翻渺渺波千里。

何来双岛挟飞楼,璀璨彤煌截涛起。

夕峰倒堕满江阴,霜树高浮半空紫。

舟人指点落日处,凌乱烟光射金绮。

平生快睹无此奇,却恨归帆北风驶。

至今伟迹在胸中,回首登临心不已。

偶然兴落尺纸间,便欲平吞大江水。

固知心手不相能,涂抹聊当卧游尔。

晴窗舒卷日数回,不敢示人聊自喜。

水部先生诗有名,忽寄瑶篇重称美。

漫云家法自湖州,自愧区区何足齿。

由来题品系名声,何况先生是诗史。

君不见当年画马曹将军,附名甫集犹不死。

又不见阎公自谓起文儒,池上俄蒙画师耻。

人生固有幸不幸,拙劣何堪古人拟。

江山千载等陈迹,一笑宁须论非是。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乙卯除夕

糕果登盘酒荐椒,笑歌聊用永今宵。

老亲自喜还家健,幼女仍誇学语娇。

终岁悲欢言莫尽,一灯团聚福难消。

桃符日历年年好,不谓青春却暗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暮春

高榆风定翠相围,天气悠扬思转微。

画阁凝香新试扇,春肌生汗欲更衣。

乍闻幽鸟浑无见,时堕游丝忽漫飞。

惆怅东阑寻晓梦,落花芳草已都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