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

高榆风定翠相围,天气悠扬思转微。

画阁凝香新试扇,春肌生汗欲更衣。

乍闻幽鸟浑无见,时堕游丝忽漫飞。

惆怅东阑寻晓梦,落花芳草已都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自然描写。首句“高榆风定翠相围”,以静态的视角描绘了高大的榆树在风停后,翠绿的枝叶围绕着周围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生机勃勃的氛围。接着,“天气悠扬思转微”一句,通过描述天气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微妙变化。

“画阁凝香新试扇,春肌生汗欲更衣”两句,将场景转向了室内,通过“画阁”、“凝香”、“新试扇”等细节,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人物的活动,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转换和人物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反应。

“乍闻幽鸟浑无见,时堕游丝忽漫飞”则进一步深化了自然界的动态美,通过“幽鸟”的声音与“游丝”的飘动,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带有一丝淡淡的哀愁,因为“无见”与“忽漫飞”之间存在着某种不可捉摸的联系,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最后,“惆怅东阑寻晓梦,落花芳草已都非”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通过“东阑”、“晓梦”、“落花”、“芳草”等意象,不仅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色,也寄托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世事变迁的深深忧虑和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暮春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深刻感悟,展现了文徵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情感。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灵岩山绝顶望太湖

灵岩山正当胥口,落日西南望太湖。

双岛如螺浮欲吐,片帆和鸟去俱无。

閒论往事何能说,不见高人试一呼。

慎勿近前波浪恐,大都奇绝在模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读于肃悯旌功录有感(其一)

南迁议起共仓皇,一疏支倾万弩强。

既以安危系天下,曾无羽翼悟君王。

莫嫌久假非真有,祗觉中兴未耿光。

浅薄晚生何敢异,百年公论自难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读于肃悯旌功录有感(其二)

老臣自处危疑地,天下遑遑尚握兵。

千载计功真足掩,一时起事岂无名。

未论时宰能生杀,须信天王自圣明。

地下有知应不恨,万人争看墓门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因读旌功录有感徐武功事

固锁高垣事可吁,更凭何罪易皇储。

诸公方有同谋惧,识者能无意外虞。

机会如斯何可失,功名之际本难居。

冤哉一掬江湖血,信史他年未必书。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