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池游

三月天池上,都人袨服多。

水明摇碧玉,岸响集灵鼍。

画舸龙延尾,长桥霓饮波。

苑光花粲粲,女齿笑瑳瑳。

行袂相朋接,游肩与贱摩。

津楼金间采,幄殿锦文窠。

挈榼车傍缀,归郎马上歌。

川鱼应望幸,几日翠华过。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翻译

阳春三月在天池边,京城人士盛装多
水面波光摇动如碧玉,岸边响起鼍龙的鸣叫
画船尾部装饰如龙,长桥如同彩虹饮水波涛
园林光彩照人,女子笑颜灿烂如花
行人们衣袖相连,游者肩膀相触
渡口楼阁金碧辉煌,宫殿帷帐绣满锦绣花纹
提着酒壶的车旁随行,归来的男子在马上高歌
河里的鱼儿期待皇上的恩典,不知何时能见到翠色华盖经过

注释

都人:京城人士。
袨服:盛装。
摇碧玉:水面波光摇动。
灵鼍:鼍龙。
画舸:彩绘船只。
霓饮波:彩虹般的桥影倒映水中。
苑光:园林光彩。
粲粲:灿烂。
行袂:衣袖。
贱摩:接触。
津楼:渡口楼阁。
幄殿:宫殿。
挈榼:提着酒壶。
马上歌:马上歌唱。
川鱼:河中的鱼。
翠华:翠色华盖,代指皇帝出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金明池游》,描绘了春天时节人们在金明池游玩的盛况。首句“三月天池上”点明了时间与地点,接下来通过“都人袨服多”展现了京城人士穿着华丽,前来游玩的热闹景象。

“水明摇碧玉,岸响集灵鼍”运用比喻,形容水面如碧玉般明亮,岸边则传来鼍龙般的响声,增添了池边的生动气氛。接下来的“画舸龙延尾,长桥霓饮波”描绘了船只装饰华丽,如同龙尾延伸,长桥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中,犹如彩虹饮水。

“苑光花粲粲,女齿笑瑳瑳”写出了园林景色的绚丽和女子们灿烂的笑容,展现出游人的欢愉。行人众多,“行袂相朋接,游肩与贱摩”形象地描绘了人群拥挤,衣袖相连,男女混杂的场景。

“津楼金间采,幄殿锦文窠”进一步描绘了宫殿的奢华,以及游人携带酒器,马车上挂满彩饰的欢乐气氛。最后两句“川鱼应望幸,几日翠华过”以鱼儿期盼皇上的到来作结,暗示了金明池是皇家游玩之地,表达了对皇家恩宠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画面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展现了宋代京城春游的繁华景象。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亲郊前三日大庆殿雪中皇帝率群臣发章圣五后册

将郊先奉册,拜立未央庭。

天表君心孝,人惊晓雪零。

冕旒纷点缀,剑佩湿晶荧。

曲盖曾无用,群臣敢自宁。

炉烟静斋幄,井气冻宫瓶。

明日来坛下,中宵已见星。

形式: 排律 押[青]韵

秋日舟中有感

天乎余困甚,失偶泪滂沱。

世事随时远,秋风顺水多。

鳏鱼空恋穴,独鸟未离柯。

岁月都无几,存亡可奈何。

儿娇从自哭,婢騃不能呵。

已觉愁容改,休将旧鉴磨。

弊衣留暗垢,残药恨沉痾。

斗厌驱驱役,终期老薜萝。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送王待制知陕府

东周尊夹辅,西汉重行春。

风化本从召,河山来自秦。

选良出旧诏,出守必名臣。

导从驰千骑,朱丹照两轮。

宴杯深畏卯,湖水净连申。

重见甘棠咏,争传乐府新。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送吴给事自许昌移淮西

直道昔参辅,独将天下忧。

忠言悟明主,退请拜诸侯。

坐閤政方举,移藩心所求。

蔡人迎且喜,许俗爱难留。

夹路车徒盛,分疆禾黍秋。

穆陵无夜闭,仁化自公修。

形式: 排律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