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

雨后千山净,炊烟处处新。

世情殊不足,风俗岂能淳?

老棘余生意,槁花空悟春。

相逢非古意,在我著乌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雨后的群山格外清晰,袅袅炊烟四处升腾。
世间人情实在难以满足,社会风俗怎能回归淳朴?
枯老的荆棘中仍有生机,凋零的花朵徒然领悟春天。
相遇已非古人情怀,只因我在头上戴了黑色头巾。

注释

雨后:雨停之后。
千山:众多的山峰。
净:干净、清晰。
炊烟:做饭时产生的烟雾。
处处:到处。
新:清新。
世情:人世间的情感。
殊:特别、非常。
足:足够。
风俗:社会风气、习俗。
淳:淳朴、纯正。
老棘:枯老的荆棘。
余生意:残留的生命力。
槁花:枯萎的花朵。
空悟:徒然领悟。
春:春天。
相逢:相遇。
古意:古代的情怀。
在我:在我身上。
著:戴着。
乌巾:黑色头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清新宁静的自然景象和诗人对世事人情的感慨。"雨后千山净",寥寥数语便展现出雨后的山峦洁净如洗,透出一种空灵之美。"炊烟处处新"则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生活的烟火气息,新炊的炊烟袅袅升起,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然而,诗人心中却藏着忧虑:"世情殊不足,风俗岂能淳?"他感叹世态炎凉,人心不古,风俗不再淳朴。"老棘余生意,槁花空悟春"借老棘虽枯仍有生机,槁花徒然感知春天的到来,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无奈与对淳朴之风的向往。

最后,诗人以"相逢非古意,在我著乌巾"作结,暗示了自己与他人相遇,已不再是古代那种淳朴真挚的交往方式,而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得不戴上"乌巾"(可能象征世俗的面具)来应对。整首诗寓情于景,流露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的深深感慨。

收录诗词(712)

王冕(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雨过二首(其一)

雨过山光润,烟浮野色昏。

清泉流近砌,黄叶拥衡门。世事凭谁论?

高情只自存。忽思浣花老,又欲向东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雨过二首(其二)

归来访田里,转首忆关河。

黄叶阶前满,白云山上多。

人情空烂漫,世事尽差讹。

亲爱子孙辈,愁予两鬓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临清阻雪二首(其一)

海气排空云塞山,北来飞雪苦多寒。

柳条捶雪枝枝重,衣带缘愁故故宽。

客路何时无跋涉?世情随处有艰难。

濮州城外临清县,今夜留船得梦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临清阻雪二首(其二)

一片雪飞寒较多,即看漫地却如何?

竞传暖体须燕玉,谁肯停杯慰楚娥?

直北大风山欲倒,江南无冻水生罗。

临清不是长安道,时听凌空响王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