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研师寄寄翁

有客抗尘容,不知何人斯。

自云来西秦,著脚汾之麋。

放浪三十年,野鹿不受羁。

是身寄虚空,歘若驹隙驰。

窜名书研閒,聊寄吾寄为。

游戏出三昧,我岂甄陶师。

心成应之手,觚椭各异宜。

万家且胚浑,一一非人私。

妙凝天地中,不甈亦不坯。

探怀出苍璧,炯炯光陆离。

摩挲湛秋水,随手生寒漪。

虽凿混沌窍,太朴犹未漓。

回首铜台瓦,千载垢有遗。

坐令吕与张,羞受牛后嗤。

便当什袭藏,奚必古见奇。

待价不求售,特易诗人诗。

卷馀两牛腰,得之犹恐迟。

归来饭甑空,一字不救饥。

咀嚼诳枯肠,似高还似痴。

商财与蜡屐,优劣孰等夷。

不如且置之,安事屡解颐。

翁闻为一笑,此事非所知。

苟可适吾欲,君诗不当辞。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研师与寄寄翁之间的对话与交往,展现了研师的才华与个性,以及他与寄寄翁之间深厚的情谊。

研师是一位放浪形骸、不拘一格的人物,三十年来游历四方,如同野鹿般自由自在,不受世俗羁绊。他的心灵如同虚空,时间在他身上飞逝,仿佛白驹过隙。研师在闲暇时,以书写和研究为乐,他的作品风格各异,妙不可言,每一件都蕴含着天地间的奥秘,既非人工雕琢,也非自然形成。他从内心深处取出一块苍璧,其光芒四射,清澈如秋水,摩挲之间,寒漪涌现。即使是在混沌之中开凿出窍,也未能破坏其原始的朴质之美。研师的才华令人敬仰,连古代的铜台瓦都为之羞愧,不敢再受牛后的讥笑。他的作品应当被妥善收藏,无需追求古人的奇巧。研师的作品价值连城,无需急于出售,更不必担心是否能被理解或欣赏。寄寄翁对此表示一笑,认为这并非他所能理解之事。只要能够满足研师的欲望,他的诗作就不应该拒绝。

整首诗通过研师与寄寄翁的对话,展现了研师独特的艺术追求和个性魅力,同时也表达了对真挚友谊的赞美。诗中充满了对自然、艺术和人性的深刻洞察,展现了金末元初时期文人墨客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260)

段成己(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段克己弟。克己中举,无意仕途,终日纵酒自娱。成己及第,授宜阳主簿。金亡,成己与兄避居龙门山(今山西河津黄河边)。克己殁后,自龙门山徙居晋宁北郭,闭门读书,近四十年。元世祖忽必烈降诏征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拒不赴。至元十六年卒,年八十一

  • 生卒年:1230

相关古诗词

刁少府优善堂

取人戒不周,取善贵不遗。

理能兼众美,何必劳营为。

奈何当涂人,好以智自私。

身勤事仍左,终日徒纷披。

君侯本将种,磊落真男儿。

延英辟宾馆,下问质所疑。

优善题其颜,美意良可知。

永怀正子贤,千古犹一岐。

休休好善心,一出忠厚资。

片善或可取,不厌蓬茅卑。

人轻千里遥,愿吐胸中奇。

投诚尽实理,入耳无谀辞。

从容谈笑閒,万事无不宜。

三年报政成,龊龊何其迟。

潜令十万家,共煦晴春曦。

退食自高堂,何虑复何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送张世杰赴京兆幕官

雨雪方载涂,霜风裂肤肌。

丈夫四方志,游子千里期。

简书岂不畏,孀亲发如丝。

恩义两相夺,欲行还迟迟。

世荣岂不慕,此心难遽夷。

大分既有定,僶俛安得辞。

伊人遇知己,第恐负所知。

去去勿重陈,抟扶良自兹。

苟能以义养,犹足慰亲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冯生成之自燕归平阳赖寂照先生获脱奴役复齿士列将复归燕主吾友济夫来谒诗姑序其概以答云

英英大冯君,雅志在千里。坎■不得前,而姑止于此。

出处虽两途,动静无二理。

燕坐三十年,初不离朝市。

了了方寸閒,湛然若秋水。

冯生适何来,眉目差可喜。

自云衣冠后,家破偶不死。

失身坑阱中,摇尾凡几祀。

遇者日千百,藐焉不一止。

忽逢盘谷翁,引手唯力致。

力极势未回,既出几复委。

不知何因缘,又入先生耳。

一见不忍遗,即命加冠履。

奴虏岂所安,推己乃知彼。

恻然动于中,弃金犹弃秕。

少属豺虎场,永谢泥与滓。

乞诗答盛德,此意良亦美。

顾我欲何言,一笑不如己。

先生世外人,于汝初何俟。

苟能肩一心,绮语奚足恃。

屈信固有时,此政在知己。

勿如越石父,以是骄晏子。

形式: 古风

杨生深甫以医鸣河汾遁庵先生以下皆赠以诗生吾党士也观其意似不以浅近自期者故予之所述不特称道而已也

杨生头角非凡子,少以医名动州里。

胸怀了了中可人,容貌恂恂外如鄙。

前徽未艾足凭藉,论议滔滔有源委。

人身造化一天地,敢谓精微尽于此。

中情??不自安,愿就先知问其旨。

遁庵先生天下士,挈携陬维为指似。

古人桃源不难到,但恐中心复中止。

千金再拜一言重,采掇方书究终始。

姓名会看满人閒,滚滚西驰若汾水。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