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判官赴东江

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

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

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听说皇上的使臣,刚才跟着当地的官员走了。
封赏的圣旨传达给蛮夷,(赏赐)中原仕宦的服饰教化赤体纹身的人。
浓浓的树色分开扬子江,富春江充满浪潮声。
我知道你这次远去负有置办玉璧的使命,会把朝廷的恩泽带给边远南方的人。

注释

皇华使:皇帝的使臣。
皂盖:古代官员所用的黑色蓬伞。
封章:言机密事之章奏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
亦称封事。
文身:未开化的民族。
树色:树木的景色。
富春:古县名,县治在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富春街道。
遥知:在远处知晓情况。
泣珠:中国古代汉族民间神话传说中鲛人流泪成珠,亦指鲛人流泪所成之珠。
后用为蛮夷之民受恩施报之典实。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作品,名为《送李判官赴东江》。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美好的祝愿。

“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这两句描绘出李判官即将启程的场景,皇华使指的是李判官被派往东江担任官职,而“方随皂盖臣”则是说他正跟随着其他官员一起行进。这里通过对环境和情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出发时的庄重氛围。

“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这一段落中的“封章”指的是官方文件,“通左语”则是说语言得体,符合礼仪规范。“冠冕化文身”则形容李判官穿戴着正式的官服,外表整洁,这两句突出了李判官作为一个官员的身份和他对待职责的认真态度。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这里诗人通过树木和潮汐的声音来描绘自然景观,传达了季节之美与生机。春天万物复苏,树木重新披上绿意,而潮汐的鸣响则充盈着整个春日。

“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李判官作为一名清廉的官员(“辨璧吏”),他的德行和善政深受百姓喜爱,以至于人们在感受到他的恩泽时不禁落泪(“恩到泣珠人”)。

总体而言,王维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即将离别的不舍,以及对其美好品德的赞赏和期待。同时,诗中的景物描写也极富画面感,使人仿佛置身于春日的江南水乡之中,与友人的情谊交织在这风光旖旎的自然环境里。

收录诗词(382)

王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任太乐丞。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名和字的由来。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字:摩诘
  • 籍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721年

相关古诗词

送李员外贤郎

少年何处去,负米上铜梁。

借问阿戎父,知为童子郎。

鱼笺请诗赋,橦布作衣裳。

薏苡扶衰病,归来幸可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送杨少府贬郴州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杨长史赴果州

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

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孟六归襄阳

杜门不复出,久与世情疏。

以此为良策,劝君归旧庐。

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

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