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长史赴果州

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

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褒斜道狭险容不下车辆,你这位君子离京将去哪里?
险绝的鸟道绵延千余里,两岸猿啼会连续昼夜十二时!
官桥边有款待行人的祭酒巫客,林麓中掩映着女神的庙祠。
分手之后我们只能同看明月,你且还多听子规而生归思!

注释

褒斜:古道路名。
因取道褒水、斜水二河谷得名。
幰:车幔,代指车辆。
之子:这个人。
鸟道:险峻狭窄的山路。
猿声:一种“猿啼”。
十二时:古时分一昼夜为十二时,以干支为记。
官桥:官路上的桥梁。
祭酒:指出行的饯别酒。
山木:山中的树木。
女郎祠:陕西褒城县女郎山上有女郎祠,此处泛指女神祠庙。
子规:杜鹃鸟。
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作品,题为《送杨长史赴果州》。王维以其清新自然的山水田园诗风格闻名,这首诗也不例外,它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期盼。

“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 开篇两句设立了一种离别的情境。"褒斜"指的是山的斜面,而"幰"则是古代用来遮蔽或装饰的物品,这里引申为山峦间的细路。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送别之人行走在狭窄而曲折的道路上,情感上的不舍和迷茫。

“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接下来的两句则进一步渲染离别的情绪。"鸟道"形容山间小路之幽深,而"猿声"则是对远处山林中猿啼声的描写,这些景象共同构建了一种深邃、寂静而又有些许哀伤的氛围。

“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 这两句诗似乎是在描绘送别之人所经过的地方。"官桥"可能是某个地方的标志性建筑,而"祭酒客"则让人联想到了古代文人墨客在旅途中以酒会友的情景。"山木女郎祠"则可能是一个自然与神秘相结合的地方,传达了一种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祝愿。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最后的两句诗是对离别之人的期盼和寄语。在中国文化中,明月往往象征着团圆与思念,这里则表达了即便相隔千山万水,也能在同一轮明月下共享思念。"君应听子规"则是对友人的一种殷切期望,希望对方能够记住这份情谊。

整首诗通过精细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寄托,展现了王维在送别时的情感复杂性,以及他那独特的抒情风格。

收录诗词(382)

王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任太乐丞。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名和字的由来。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字:摩诘
  • 籍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721年

相关古诗词

送孟六归襄阳

杜门不复出,久与世情疏。

以此为良策,劝君归旧庐。

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

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送封太守

忽解羊头削,聊驰熊首轓。

扬舲发夏口,按节向吴门。

帆映丹阳郭,枫攒赤岸村。

百村多候吏,露冕一何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送贺遂员外外甥

南国有归舟,荆门溯上流。

苍茫葭菼外,云水与昭丘。

樯带城乌去,江连暮雨愁。

猿声不可听,莫待楚山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天官动将星,汉上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