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育王大觉禅师

单已安那示入禅,草堂难望故依然。

山今岁暮终岑寂,人更天寒最静便。

隐迹亦知甘自足,凭心岂吝慰相怜。

所闻不到荆门耳,人老禾新又一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我已安心进入禅定状态,草堂依旧,难以企及往昔的景象。
山在岁末终于归于寂静,人在这寒冷的天气里更加宁静。
即使隐藏行迹,我也深知满足,心中怎会吝啬对他人的安慰和怜悯。
这里听不到荆门的消息,岁月流转,我又老了一年,稻谷新生。

注释

单:禅。
草堂:简陋的居所,常指诗人隐居之处。
依然:依旧,照旧。
岑寂:寂静无声,形容环境清冷。
静便:静得特别,非常安静。
甘自足:甘愿自我满足,不求过多。
荆门:地名,这里代指远方的消息或朋友。
人老:诗人自指,年岁渐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表达了诗人对道法修持的赞美与自己隐逸生活的满足。首句“单已安那示入禅”写出了禅师已经安静地进入禅定之中,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状态。紧接着,“草堂难望故依然”表明诗人对这位禅师的居所——草堂充满向往,但又觉得难以企及,因此只能保持原有的生活状态。

“山今岁暮终岑寂,人更天寒最静便”描绘了深山中岁末的宁静景象,以及人们在严寒中更加安静的氛围。诗人通过这样的自然环境,烘托出一种超脱尘世的修行氛围。

“隐迹亦知甘自足,凭心岂吝慰相怜”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他享受着隐逸的生活,不再羡慕外界纷扰,心中充满了对自己选择的满足与愉悦。

最后两句“所闻不到荆门耳,人老禾新又一年”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对外界消息不再关注,同时也感慨时光易逝,岁月匆匆,而自己也步入晚年,但心中仍对禅师的修为表示赞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禅师生活状态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个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宁静与满足的意境。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寄胜之运使

萧然生事委江皋,壮士何尝似钓鳌。

千里得书来见约,一朝乘兴去忘劳。

已将流景休谈笑,聊为知音破郁陶。

正是东风将欲发,湖山春色助挥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寄致政吴虞部

白鸥生意在沧波,不为风尘有网罗。

年抵冯唐初未半,才方疏广岂能多。

孤清楚国知谁继,遗爱郴人想共歌。

嗟我欲归真未晚,雪舟乘兴会相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寄袁州曹伯玉使君

宜春城郭绕楼台,想见登临把一杯。

湿湿岭云生竹箘,冥冥江雨熟杨梅。

政成定入邦人咏,诗就还随驿使来。

错莫风沙愁病眼,不知何日为君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寄深州晁同年

秀色归荒陇,新声换氄毛。

日催花蕊急,云避雁行高。

驻马旌旗暖,传觞鼓吹豪。

班春不知负,短发为君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