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致政吴虞部

白鸥生意在沧波,不为风尘有网罗。

年抵冯唐初未半,才方疏广岂能多。

孤清楚国知谁继,遗爱郴人想共歌。

嗟我欲归真未晚,雪舟乘兴会相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白鸥在苍茫的海面上自由自在,不受尘世的束缚。
年纪尚小,还未达到冯唐那样的地位,才华也比不上疏广的丰富。
国家的栋梁之后还有谁能够接续,郴地的人们怀念先贤,希望能一同歌唱他的美德。
感叹自己想要归隐还不算太迟,期待着乘着雪舟,带着兴致来访的朋友。

注释

沧波:苍茫的海面。
风尘:尘世,指世俗的纷扰。
冯唐:汉代名臣,此处用来形容地位或资历。
疏广:西汉官员,以清廉著称。
孤清楚国:国家的栋梁。
遗爱:遗留的爱戴和影响。
郴人:郴地的人们。
雪舟:比喻雪中出行的船只,象征纯洁或清雅。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从诗中可以看出,王安石在表达自己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情感。"白鸥生意在沧波,不为风尘有网罗"表明诗人不愿被世俗羁绊,希望保持心灵的自由和纯净。"年抵冯唐初未半,才方疏广岂能多"则是在自比才华,如同历史上那些伟大的文学家,在年轻时就展现出卓越的才华,而自己的才华尚在发展中,不可与他们相提并论。

诗人随后写道:"孤清楚国知谁继,遗爱郴人想共歌",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担忧,以及对于那些能够继承自己理念的人的渴望,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独感,因为他所处的时代找不到真正能够理解并与之共鸣的人。

最后两句"嗟我欲归真未晚,雪舟乘兴会相过"则是诗人表达了对返回自然、纯净状态的向往,同时也是一种超脱世俗烦恼的愿望。这里的“雪舟”通常指代隐逸生活,而"乘兴会相过"则是在表达一种与志同道合之人的相遇是出于自然而然,不是刻意为之。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王安石的文学才华,更透露了他对个人理想、国家未来以及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寄袁州曹伯玉使君

宜春城郭绕楼台,想见登临把一杯。

湿湿岭云生竹箘,冥冥江雨熟杨梅。

政成定入邦人咏,诗就还随驿使来。

错莫风沙愁病眼,不知何日为君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寄深州晁同年

秀色归荒陇,新声换氄毛。

日催花蕊急,云避雁行高。

驻马旌旗暖,传觞鼓吹豪。

班春不知负,短发为君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寄黄吉甫

朱颜去似朔风惊,白发多于野草生。

挟策读书空有得,求田问舍转无成。

解鞍乌石冈边坐,携手辛夷树下行。

今日追思真乐事,黄尘深处走鸡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寄黄吉甫

学兼文武在吾曹,别后应看虎豹韬。

欲问庙堂谁镇抚,尚传边塞敢惊骚。

旌旗急引飞黄下,烽火遥连太白高。

闻说荆人亦憔悴,家家还愿献春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