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周归江陵

早修天爵邀人爵,才近耆年便引年。

出处对扬多称职,始终操履众推贤。

鉴湖贺老非陈迹,荆渚朱公合比肩。

此去优游益吟咏,枝江集外别成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清晨修炼如同邀请世俗的荣誉,刚刚步入老年就被尊称为长者。
在各种场合都能尽职尽责,始终如一的行为让人称赞为贤良。
如同鉴湖贺老不再是旧事,荆渚朱公应当并肩齐名。
这次离去将会更加悠闲自在,诗篇之外另有一部佳作诞生。

注释

早修:清晨修炼。
天爵:比喻高尚的道德修养。
邀:邀请。
人爵:世俗的荣誉。
才近耆年:刚接近老年。
引年:被尊称为长者。
出处:场合。
对扬:尽职尽责。
操履:行为。
众推贤:众人推崇的贤良。
鉴湖贺老:历史上的贤者鉴湖贺老。
非陈迹:不再是旧事。
荆渚朱公:另一位贤者荆渚朱公。
比肩:齐名。
此去:这次离去。
优游:悠闲自在。
益吟咏:更加喜爱诗歌创作。
枝江集外:诗集之外。
别成编:另有一部新作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杜衍的作品,名为《送王周归江陵》。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向朋友王周送行,并借此机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友人的赞扬。

首句“早修天爵邀人爵”,“天爵”指的是高贵的品级或官职,“人爵”则是指人的品德或才能。这里诗人可能是在赞扬王周不仅才华横溢,而且还年轻有为,已经被朝廷看重并授予一定的官职。

紧接着的“才近耆年便引年”,“耆年”通常指的是老年,但在这里它与“才近”相对,可能是指王周虽然年纪不大但已显示出非凡的才能和成就。诗人认为他的朋友即将步入壮年,能力和影响力也随之增长。

第三句“出处对扬多称职”,这里的“出处”指的是官场中的升迁,“对扬”则是相互赞扬,“称职”表示适合其职位。诗人在此赞美王周不仅在仕途上有所成就,而且得到同僚们的广泛认可。

接下来的“始终操履众推贤”,表明了王周从头到尾都保持着高尚的品行,受到众人的推崇和尊敬。

第五句“鉴湖贺老非陈迹”,这里的“鉴湖”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地方,“贺老”则是对贺知章的一种称呼。在古代文学中,常用“贺老”来比喻那些德高望重的人物。诗人在此表达了王周虽然年轻,但已经有如贺老那般的德行和地位,不是平庸之辈。

紧接着的“荆渚朱公合比肩”,“荆渚”指的是荆楚一带,可能是指王周将要归去的地方,“朱公”则是对某位官员或有德行者的尊称。诗人在此强调了王周和古代名臣的媲美。

末尾两句“此去优游益吟咏,枝江集外别成编”,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即将返回江陵后的美好祝愿。在这里,“优游”意味着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益吟咏”则是指王周在归乡后还会有更多的文学创作。最后,“枝江集外别成编”,“枝江”可能也是对王周将要到达的地方的一个描绘,诗人希望朋友能够在那里继续他的文学创作,并且这些作品最终能成为独立的一部集子。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深切赞美和对其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26)

杜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名臣,唐朝名相杜佑之后。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登进士第,补扬州观察推官,历知乾、扬、天雄、永兴、并等州军,以善于治狱闻名。庆历七年(1047年),以太子少师致仕,累加至太子太师,封祁国公。寓居南都十年后,于嘉祐二年(1057年)去世,年八十。获赠司徒兼侍中,谥号“正献”。善诗,工书法,所写正、行、草书皆有章法,为世人推重。《两宋名贤小集》收有《杜祁公摭稿》一卷,《全宋诗》录有其诗

  • 字:世昌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978年—1057年3月17日

相关古诗词

睢阳五老图

五人四百有馀岁,俱称分曹与挂冠。

天地至仁难补报,林泉幽致许盘桓。

花朝月夕随时乐,雪鬓霜髯满座寒。

若也睢阳为故事,何妨列向画图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赠应天寺昭净法华

出俗皆言为息机,性灵净僻似师稀。

前山月落夜吟罢,深院菊荒秋讲归。

溪雾锁窗灯焰短,雪风敲竹磬声微。

会期双阙重相见,应换当年旧衲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咏莲

凿破苍苔涨作池,芰荷分得绿参差。

晓开一朵烟波上,似画真妃出浴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宝林寺

中怀无绊外缘閒,深掩禅扉客到难。

胜景可曾飞锡去,好山多祇捲帘看。

昼升讲座天花落,夜步吟轩海月残。

今日逢师堪论道,归心愁思一时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