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阳五老图

五人四百有馀岁,俱称分曹与挂冠。

天地至仁难补报,林泉幽致许盘桓。

花朝月夕随时乐,雪鬓霜髯满座寒。

若也睢阳为故事,何妨列向画图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他们五个都活了四百多岁,各自在官场中退职。
天地间的最大仁德也无法回报,只能在山林泉石间流连忘返。
无论花好月圆还是风雪交加,都能找到乐趣,满座白发之人感受着清寒。
如果他们的故事能像睢阳战役那样流传,那么就让画家把他们描绘在画卷上吧。

注释

五人:指五个长寿的人。
四百有馀岁:超过四百年寿命。
分曹:官场中的职位或部门。
挂冠:古代官员辞职,脱下官帽。
至仁:最大的仁爱。
补报:回报恩德。
林泉幽致:山林泉石间的幽静景色。
盘桓:逗留,徘徊。
花朝月夕:美好的时光,比喻生活中的欢乐时刻。
雪鬓霜髯:形容头发和胡须皆已斑白。
满座寒:满座人都感到寒冷,象征岁月的沧桑。
睢阳:地名,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地点。
故事:事迹,历史事件。
画图:绘画,画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和谐的画面,五位老人各自有着四百多岁的高龄,他们都已功成名就,放下官职,安享晚年。诗中“天地至仁难补报”表达了对自然恩赐之美好无尽的感激,而“林泉幽致许盘桓”则描绘出他们退隐山林,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接下来的“花朝月夕随时乐”和“雪鬓霜髯满座寒”展示了老人们对自然界无微不至的享受,无论是春天的花开夜晚的月明,还是冬日的雪花和白发,都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乐趣。

最后两句“若也睢阳为故事,何妨列向画图看”则表达了将这五位老人的美好生活作为佳话,甚至可以成为绘画的主题来欣赏。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和人生智慧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宁静生活的心境。

收录诗词(26)

杜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名臣,唐朝名相杜佑之后。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登进士第,补扬州观察推官,历知乾、扬、天雄、永兴、并等州军,以善于治狱闻名。庆历七年(1047年),以太子少师致仕,累加至太子太师,封祁国公。寓居南都十年后,于嘉祐二年(1057年)去世,年八十。获赠司徒兼侍中,谥号“正献”。善诗,工书法,所写正、行、草书皆有章法,为世人推重。《两宋名贤小集》收有《杜祁公摭稿》一卷,《全宋诗》录有其诗

  • 字:世昌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978年—1057年3月17日

相关古诗词

赠应天寺昭净法华

出俗皆言为息机,性灵净僻似师稀。

前山月落夜吟罢,深院菊荒秋讲归。

溪雾锁窗灯焰短,雪风敲竹磬声微。

会期双阙重相见,应换当年旧衲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咏莲

凿破苍苔涨作池,芰荷分得绿参差。

晓开一朵烟波上,似画真妃出浴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宝林寺

中怀无绊外缘閒,深掩禅扉客到难。

胜景可曾飞锡去,好山多祇捲帘看。

昼升讲座天花落,夜步吟轩海月残。

今日逢师堪论道,归心愁思一时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编竹状玲珑,庭闱尽处中。

不由经纬力,安有卷舒功。

春昼曾妨燕,寒宵岂隔风。

都堂重献赋,明处忆牢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