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中郑悫三伏之际率宾僚避暑于使君林取大莲叶盛酒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轮囷如象鼻焉传吸之名碧筒杯故坡诗云碧碗犹作象鼻弯白酒时带莲心苦丙寅五月宜兴州赏诚以此为题为赋十一首(其八)

露盘净植水中央,好借诗人引玉觞。

象鼻巧能通叶柄,马蹄更与摘莲房。

吸川不觉西湖阔,漱石尤便玉井凉。

醉里兴来休折遍,也留数叶覆鸳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露珠晶莹地洒在池心植物上,正好供诗人举杯畅饮。
象鼻般的茎巧妙地连接着叶子,马蹄形状的莲蓬更是容易采摘。
汲取湖水时,人并未察觉西湖的广阔,漱口时更能感受到玉井的清凉。
喝醉了也不要一一折下所有叶子,留下几片覆盖在鸳鸯身上吧。

注释

露盘:形容露珠晶莹如盘状。
引玉觞:用玉杯饮酒。
象鼻:比喻植物茎部形状像象鼻。
叶柄:植物叶片与茎相连的部分。
马蹄:形容莲蓬的形状像马蹄。
莲房:指莲蓬。
西湖:这里泛指湖泊。
玉井:清澈如玉的井。
醉里:酒后。
兴来:兴致勃勃的时候。
鸳鸯:一种水鸟,常被视为爱情的象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避暑的雅趣,诗人陆文圭在洛中郑悫的宴会上,欣赏着清凉的莲花。他赞赏地提到大莲叶被巧妙地制成"碧筒杯",形状如同象鼻弯曲,可以插入叶柄中,通过茎部吸饮美酒,仿佛西湖的水也被吸入其中,让人感受到西湖的宽阔。诗人还提及酒中带有莲心的苦味,增添了夏日小酌的独特风味。在微醺中,诗人提醒大家不必过度采摘莲叶,应留下几片覆盖在水面,让鸳鸯得以享受,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境。整体上,这首诗富有生活情趣,展现了宋末元初文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

收录诗词(625)

陆文圭(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字:子方
  • 号:墙东
  •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52~1336

相关古诗词

洛中郑悫三伏之际率宾僚避暑于使君林取大莲叶盛酒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轮囷如象鼻焉传吸之名碧筒杯故坡诗云碧碗犹作象鼻弯白酒时带莲心苦丙寅五月宜兴州赏诚以此为题为赋十一首(其七)

不须酒盏吸云红,刺叶潜令与柄通。

碧色轮囷弯到底,黄流潋滟注当中。

醉来欲捉波心月,醒后因吹水面风。

却笑求仙求不得,金茎半折露盘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洛中郑悫三伏之际率宾僚避暑于使君林取大莲叶盛酒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轮囷如象鼻焉传吸之名碧筒杯故坡诗云碧碗犹作象鼻弯白酒时带莲心苦丙寅五月宜兴州赏诚以此为题为赋十一首(其六)

当年避暑使君林,暇日诸贤肯过临。

荷带露香须缓折,酒无风韵莫轻斟。

玉簪先透玲珑玉,金注徐倾潋滟金。

叶底可能甘胜蜜,却怜小苦是莲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洛中郑悫三伏之际率宾僚避暑于使君林取大莲叶盛酒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轮囷如象鼻焉传吸之名碧筒杯故坡诗云碧碗犹作象鼻弯白酒时带莲心苦丙寅五月宜兴州赏诚以此为题为赋十一首(其五)

荷亭避暑约传杯,醉引清风入手来。

象鼻形弯通曲柄,鸭头色重泼新醅。

中擎玉液休倾满,半捲青心莫展开。

春酒一江能吸尽,始知李白是仙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洛中郑悫三伏之际率宾僚避暑于使君林取大莲叶盛酒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轮囷如象鼻焉传吸之名碧筒杯故坡诗云碧碗犹作象鼻弯白酒时带莲心苦丙寅五月宜兴州赏诚以此为题为赋十一首(其四)

碧云影里倚栏干,鲸吸诗人酒量宽。

惟有鉴湖堪避暑,遥知玉井正生寒。

簪开翡翠微通窍,滴下真珠满走盘。

一叶偶因风飐破,帕罗香沁几时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