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徐知事所藏禊帖

辨才将九十,及见开皇初。

不知虞褚辈,得似老僧书。

尤物世希有,昭陵劫灰馀。

玉函人不见,茧纸乃蠹鱼。

梅花一片石,犹自宝璠玙。

定武久荆棘,长安复丘墟。

茂林有陈迹,今谁山阴居。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至元初诗人陆文圭对徐知事所藏王羲之《兰亭序》摹本的题跋。诗人首先赞叹徐知事收藏的这件珍贵文物,指出它是虞世南、褚遂良等大师书法的后继之作,虽非真迹,但技艺精湛,如同老僧的手笔。接着,他感慨世间能留存的这种艺术珍品实为罕见,尤其是经历过昭陵大火劫难后还能幸存下来的部分。

诗人进一步强调了这份摹本的价值,即使玉函中的原件已不可见,现存的茧纸也因年代久远而被蛀虫侵蚀。然而,即使是这样的一片残片,仍如美玉中的瑰宝,令人珍视。他提及定武本(指唐代拓本)如今已荒废,而当年的繁华长安也成了一片废墟。

最后,诗人惋惜地提到,曾经茂盛的树林和文人墨客聚集的山阴之地,如今已无人再能在此欣赏这样的墨宝。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感慨,表达了对古代书法艺术的敬仰和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625)

陆文圭(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字:子方
  • 号:墙东
  •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52~1336

相关古诗词

雅宜山在城西五十里有德庆庵在其下穹窿山福顺寺长老绍尧翁作诗取以雅宜为号求诗

雅宜山低一拳石,气压华嵩千丈碧。

不论城市与林丘,爱山例是诗人癖。

寒泉修竹苍崖底,青山解与高人语。

花落猿吟总是机,举似山僧尽成句。

山僧来献诗人号,百种不如山色好。

德庆禅床明月夜,馆娃人海红尘晓。

我知山心雅好静,荦确不容车马造。

草堂宜雨又宜晴,藜杖芒鞋时一到。

形式: 古风

新移瑞香不得雨有叹

瑞香儿女花,艳洁而芳妍。

得之古精庐,移置列槛前。

易地费人力,不出花自然。

深虑本先拨,枝叶随之颠。

是时夏久旱,不雨龟坼田。

林木且忧枯,弱植岂自全。

既已厄于人,况复遭此天。

天与人仇之,命也花自怜。

井筒灌朝夕,小润培芳年。

封植岂无心,荣枯自有缘。

何时回春风,笑挽司花仙。

携手共樽酒,醉卧云锦边。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阙题

区区抱瓮不辞劳,俯仰安能似桔槔。

儿子从教耀车服,丈夫何用树旌旄。

但思有酒身无事,始信求田策最高。

妄想虚憍无处著,退然敛手是英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察罕布哈忠翊父殁王事母表门闾本官弃职侍养守制三年一门节孝人所难能作诗美之

王气初不限中华,至性未尝根六籍。

门闾节行世所钦,父子忠孝天应惜。

连环解玉理坚致,老蚌剖珠光的皪。

伯也执殳万人敌,血染征衣归不得。

空留明镜照孤鸾,妾颜如花心如石。

鬒云渐变蚕丝白,蓬首何曾御脂泽。

北堂手植忘忧草,幸有斑衣可娱老。

不须遣使寄当归,儿无远志归来早。

事亲日短当爱日,祇今三年已素鞸。

宰予衣锦殊未安,温峤绝裾非小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