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寅宿天姥岭

夜宿天台最上头,四无云彩众星秋。

金庭鳌背东南重,玉几莲花左右浮。

过客跻攀咸欲老,颠厓辛苦未知瘳。

不眠起看涵波日,赤凤轮囷映十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潘伯脩的《庚寅宿天姥岭》描绘了夜晚在天台山最高处住宿的所见所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

首句“夜宿天台最上头”,点明了地点和时间,诗人独自一人在天台山的最高处度过夜晚。接下来,“四无云彩众星秋”一句,通过描述四周没有云彩,满天繁星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秋季的季节特征。

“金庭鳌背东南重,玉几莲花左右浮。”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天台山的地理特点,将山峰比作金庭(传说中的仙山),鳌背(传说中的神龟背负着山峰),以及玉几(象征高贵的宝座)和莲花(佛教中的圣洁之花),形象地展示了山势的雄伟和自然景观的美丽。

“过客跻攀咸欲老,颠厓辛苦未知瘳。”这两句表达了登山者的艰辛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过客们攀登时感到年华老去,颠岩之路异常艰苦,但这种辛苦并未得到解脱,暗示了自然界的不可征服性和人类面对自然时的渺小。

最后,“不眠起看涵波日,赤凤轮囷映十洲。”诗人难以入眠,起身观看日出时的波光粼粼,只见赤色的凤凰在天空中盘旋,其光辉映照着十洲(神话中的仙岛),这一景象既壮观又神秘,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在面对大自然时的谦卑和敬畏之情。

收录诗词(39)

潘伯脩(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脩。至正间,尝三中省试。方谷珍乱,劫致之海上,欲官之,不从,遂死于难。应梦虎作诗吊之,有「嵇康未必轻钟会,黄祖何曾爱祢衡」之句。今读其诗,缠绵感慨,多出入于二李之间。如《燕山秋望》、《丙申元旦》诸诗,则忠君爱国之心,固蔼然溢于言外也

  • 字:省中
  • 籍贯:黄岩

相关古诗词

江槛

四十无成鬓欲皤,题诗江槛慰蹉跎。

雨馀蛱蝶垂花并,春到菁芜落絮多。

富贵失身怜鬼朴,文章得意等天魔。

年来收拾心情坐,转奈云山绿水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癸巳冬至李君时可同客柔川追感永嘉旧游以诗为赠当己丑岁会永嘉时十月桃花盛开气如春半识者忧其不祥既而果然就用前韵因并及之

江城十月桃花发,小至看花半已残。

香点客衣惊岁晏,醉烧官烛坐更阑。

鬓毛荏苒风霜急,云物萧条海水寒。

犹有黑貂能当酒,老来分手向君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甲午元日感怀

春色年年出帝京,河冰未解柳还青。

东华正拥如云骑,南国空瞻戴斗星。

日月由来双过鸟,乾坤及此一浮萍。

愁缘底事浓于酒,起傍梅花步短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甲午六月卧病柔川呈地主五首(其一)

西界群山半削成,平居怅望指高青。

银河上水通三石,玉笋馀云散五星。

旷岁移家方失路,连城带甲此谭经。

不图颠沛流离日,树色溪光满户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