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适春雪二首(其一)

江南春候寒犹剧,细雨风吹作雪花。

中夜窗扉初晃漾,平明草木半低斜。

润催江柳排金绿,光杂山茶点绛葩。

老病不堪乘晓出,纷纷能使发增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江南的春天气候依然寒冷,细雨夹杂着风仿佛变成了雪花。
深夜时分,窗户微微摇曳,清晨时分,草木大多倾斜低垂。
雨水滋润着江边的柳树,使它们焕发出金色的绿色;山茶花在阳光下显得红艳夺目。
年迈体弱的我已无法承受早晨的寒气,纷飞的雪花却似乎让我的白发增添了几分光彩。

注释

江南:指长江以南地区。
寒犹剧:仍然很冷。
细雨:小雨。
作雪花:像雪花一样飘落。
中夜:深夜。
窗扉:窗户。
初晃漾:微微摇动。
平明:清晨。
润催:滋润催发。
江柳:江边的柳树。
排金绿:呈现出金绿色。
光杂:色彩斑斓。
山茶:山茶花。
点绛葩:点缀着红色花朵。
老病:年老多病。
不堪:不能忍受。
乘晓出:在早晨出门。
纷纷:形容雪花众多。
发增华:白发增添光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王适春雪二首(其一)》。诗人以江南春天的寒冷气候为背景,描绘了春雪纷飞的景象。"寒犹剧"写出了春寒料峭,"细雨风吹作雪花"形象地描述了春雪如雨般飘落,与冬雪相似。"中夜窗扉初晃漾,平明草木半低斜",通过夜晚窗户的微动和早晨草木倾斜,表现了雪的轻盈和覆盖力。

"润催江柳排金绿,光杂山茶点绛葩",进一步描绘了雪后景色,江边柳树在雪的滋润下显得更加翠绿,山茶花上点缀着红色的花瓣,色彩对比鲜明。最后两句"老病不堪乘晓出,纷纷能使发增华",诗人以自身老病之身,感叹春雪虽美,却难以欣赏,反而触发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暗寓雪使白发增添了几分华彩。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南春雪的独特韵味,同时也流露出诗人的人生感慨。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王适食茅栗

相从万里试南餐,对案长思苜蓿盘。

山栗满篮兼白黑,村醪入口半甜酸。

久闻牛尾何曾试,窃比鸡头意未安。

故国霜蓬如碗大,夜来弹剑似冯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次韵王适留别

远谪劳君两度行,复将文字试平衡。

干时岂为斗升禄,闻道应忘宠辱惊。

未了新书谁与读,重留佳句不胜情。

决科事毕知君喜,俗学消磨意自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王适梅花

江梅似欲竞新年,照水窥林态愈妍。

霜重清香浑欲滴,月明素质自生烟。

未成细实酸犹薄,半落南枝意可怜。

谁写江西风物样,徐家旧有数枝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王适游陈氏园

宿雨晴来春已晚,众花飘尽野犹香。

舞雩便可同沂上,饮禊何妨似洛阳。

新圃近闻穿沼阔,涨江初喜放舟长。

年来簿领萦人甚,何计相随入醉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