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月洗高梧,露漙幽草,宝钗楼外秋深。

土花沿翠,萤火坠墙阴。

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沉。

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

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

携向华堂戏斗,亭台小、笼巧妆金。

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押[侵]韵

翻译

月光洗净了高大的梧桐,露水润湿了幽暗的草丛,宝钗楼外秋意渐浓。
土墙上斑驳的花纹,萤火虫落下,落在阴暗的墙角。
静静地聆听那断断续续的秋声,微弱的旋律变得悲伤低沉。
它们争着寻找伴侣,热心地催促纺织,唤醒黎明前的机杼之心。
回忆起儿时,曾提灯探索洞穴,小心翼翼地跟随声音。
即使身上洒满花影,仍然执着地寻找。
曾经带着它们在华丽的大厅嬉戏,小小的亭台被巧妙地装饰成金色。
现在不必再提,就让它们陪伴我度过这凉夜,独自低声吟唱。

注释

洗:洗净。
漙:湿润。
宝钗楼:楼名,可能指女子居所。
土花:土墙上斑驳的花纹。
萤火:萤火虫。
寒声:秋天的凄凉声音。
机心:织布机的心思,比喻纺织者的心情。
呼灯灌穴:提灯探索洞穴。
华堂:豪华的大厅。
床下:暗指孤独的夜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静谧图景,月光洗刷着高大的梧桐树,露珠点缀在幽深的小草上,宝钗楼外的秋意浓重。土生花朵沿着翠绿的墙根绽放,萤火如同微小的灯笼挂在墙阴处。诗人静静聆听着夜晚的寒风声响,音调断续,带着凄凉和悲伤。

接下来,诗人回忆起儿时记得的往事,那时候曾经呼唤着灯火,灌注在泥土的孔洞中,步履缓慢地跟随着声音。尽管身体已经被满布的花影环绕,但依旧自觉地追寻那些过往。

诗人携带着对往事的追忆,走向华丽的堂前,与人嬉戏斗玩,那些小巧精致的亭台上装饰着金色的妆容。然而现在,只是轻声地说了算,从水渠边的床下,凉爽的夜晚伴随着孤独的琴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记忆的描绘,表达了一种淡淡的怀旧情怀和深沉的情感。语言优美,意境幽深,是一首抒情性质的佳作。

收录诗词(1136)

张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号:约斋
  •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 生卒年:1153—1221?

相关古诗词

瑞鹤仙.壬子年灯夕

喜浓寒乍退。风共日已作,深春天气。轻车载歌吹。

选名坊闲玩,落梅浓李。无端雨细。

动清愁、聊成浅醉。

怅年时、携手同来,笑里绣帘斜倚。佳节匆匆又至。

抚事惊心,忍堪重记。阑情倦意。行不是,坐不是。

闷归来已早,游人回尽,灯暗重门欲闭。

念欢娱、最是今宵,怎知恁地。

形式: 词牌: 瑞鹤仙

蓦山溪

抚莲吟就,檐葡还曾赋。

相伴更无花,倦炉熏、日长难度。

柔桑叶里,玉碾小芙蕖,生竺国,长闽山,移向玉城住。

池亭竹院,宴坐冰围处。

绿绕百千丛,夜将阑、争开迎露。

煞曾评论,娇媚胜江梅,香称月,韵宜风,消尽人间暑。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虞美人.咏水荭花

妆浓未试芙蓉脸。却扇凉犹浅。粉轻红袅一生娇。

风外细香时伴、湿云飘。双飞属玉来还去。

谁识幽閒趣。莫教疏雨暗黄昏。

已是不禁秋色、怕销魂。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鹊桥仙.采菱

连汀接渚,萦蒲带藻,万镜香浮光满。

湿烟吹霁木兰轻,照波底、红娇翠婉。

玉纤采处,银笼携去,一曲山长水远。

彩鸳双惯贴人飞,恨南浦、离多梦短。

形式: 词牌: 鹊桥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