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杨耆,并引

孤村微雨送秋凉,逆旅愁人怨夜长。

不寐相看惟枥马,悲歌互答有寒螀。

天寒滞穗犹横亩,岁晚空机任倚墙。

劝尔一杯聊复睡,人间贫富海茫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孤零零的村庄在细雨中带来秋日的凉意,旅居在外的人因夜晚漫长而满怀忧愁。
无法入睡的我们只能相对无言,只有马儿在槽头吃草,蝉鸣声声凄凉回应着彼此的悲歌。
寒冷的天气使未收割的稻谷仍横躺在田间,年终岁末,织机空置,任凭它靠在墙上。
我劝你喝一杯,权且入睡吧,世间贫富差距如此之大,犹如大海一般深不可测。

注释

孤村:形容村庄孤立,无人烟的景象。
逆旅:指旅居他乡,暂住之处。
枥马:槽头的马,代指旅人的坐骑。
寒螀:秋天的蝉,叫声凄凉。
滞穗:未及时收割的稻穗。
空机:闲置的织机。
聊复睡:姑且休息,勉强入睡。
贫富海茫茫:比喻世间贫富差距极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的萧瑟图景,诗人通过对微雨、寒凉和夜长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孤独旅途中的寂寞之情。"逆旅愁人怨夜长"一句中,“逆旅”指的是不顺利的旅程,而“怨夜长”则是因愁绪而感叹夜晚过于漫长,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安。

"不寐相看惟枥马"这句话里,“不寐”意味着难以入睡,"相看"则指的是诗人和旅伴之间的互相凝视,而“惟枥马”是说他们唯一能看到的只有窗外的枥马。这里通过枥马这个意象,传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孤独。

"悲歌互答有寒螀"一句中,“悲歌”表达了诗人的哀伤之情,而“互答”则是指诗人和旅伴之间互相唱着悲凉的歌曲,"有寒螀"则是说在这样的夜晚,还能听到寒螂的鸣叫声,增添了一份凄清。

"天寒滞穗犹横亩,岁晚空机任倚墙。"这里“天寒”和“滞穗”共同营造出一幅秋末天气已冷的景象,而“犹横亩”则是指田地里还剩余着未收割的庄稼。"岁晚"意味着年关将至,"空机"可能是指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失落,“任倚墙”则表现了诗人的放弃与无力感。

最后两句“劝尔一杯聊复睡,人间贫富海茫茫。”这里的“劝尔”是对旅伴的一种安慰,"一杯"指的是酒,"聊复睡"则是在困境中寻求一种暂时的逃避。"人间贫富海茫茫"这句话用来比喻世事无常,贫富如浮云一般不定,这也反映了诗人的宿命观。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在面对旅途孤独、生活困顿时所表现出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别黄州

病疮老马不任鞿,犹向君王得敝帏。

桑下岂无三宿恋,樽前聊与一身归。

长腰尚载撑肠米,阔领先裁盖瘿衣。

投老江湖终不失,来时莫遣故人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和参寥

芥舟只合在坳堂,纸帐心期老孟光。

不道山人今忽去,晓?啼处月茫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过江夜行武昌山上,闻黄州鼓角

清风弄水月衔山,幽人夜度吴王岘。

黄州鼓角亦多情,送我南来不辞远。

江南又闻出塞曲,半杂江声作悲健。

谁言万方声一概,鼍愤龙愁为余变。

我记江边枯柳树,未死相逢真识面。

他年一叶溯江来,还吹此曲相迎饯。

形式: 古风

岐亭五首,并叙(其一)

昨日云阴重,东风融雪汁。

远林草木暗,近舍烟火湿。

下有隐君子,啸歌方自得。

知我犯寒来,呼酒意颇急。

抚掌动邻里,绕村捉鹅鸭。

房栊锵器声,蔬果照巾羃。

久闻蒌蒿美,初见新芽赤。

洗盏酌鹅黄,磨刀削熊白。

须臾我径醉,坐睡落巾帻。

醒时夜向阑,唧唧铜瓶泣。

黄州岂云远,但恐朋友缺。

我当安所主,君亦无此客。

朝来静庵中,惟见峰峦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