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祀圜丘喜甘露降应制

至节圜丘祀颢穹,先期法驾幸斋宫。

山纡紫气排双阙,日射红云拥六龙。

八表清明群动喜,一诚感格百灵从。

露垂甘液凝珠颗,松偃香蕤合翠幪。

凡物均沾神物化,天心允与帝心通。

绝胜宝瓮陈终夕,奚待金茎倚半空。

汉苑醴泉非旨美,梁园瑞雪谩形容。

小臣际遇承恩泽,涓滴何能答九重。

形式: 排律

鉴赏

此诗描绘了明代皇帝在至节时亲临圜丘祭祀昊天上帝的盛大仪式,以及甘露降临的祥瑞景象。首联“至节圜丘祀颢穹,先期法驾幸斋宫”点明了祭祀的主题和仪式的庄重。颔联“山纡紫气排双阙,日射红云拥六龙”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祭祀现场的壮观景象,山峦间紫气缭绕,宫殿前红云簇拥着六龙,渲染出一种神圣而威严的氛围。

颈联“八表清明群动喜,一诚感格百灵从”表达了祭祀的诚意能够感动天地,万物皆喜,百灵响应的情景。尾联“露垂甘液凝珠颗,松偃香蕤合翠幪”则具体描绘了甘露降临的祥瑞之象,露珠凝聚成珠,松树香气浓郁,翠绿覆盖,展现出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

接下来,“凡物均沾神物化,天心允与帝心通”强调了这场祭祀不仅惠及万物,也体现了上天与人间心意相通的哲理。最后,“绝胜宝瓮陈终夕,奚待金茎倚半空”与“汉苑醴泉非旨美,梁园瑞雪谩形容”形成对比,前者赞美甘露降临的瞬间之美,后者则以历史典故反衬,突出甘露降临的珍贵与独特。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古代祭祀活动的庄严与祥瑞,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和谐、君民一体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33)

汪广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受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著有《凤池吟稿》、《淮南朝宗先生凤池吟稿》。《明诗综》收其诗三十一首

  • 字:朝宗
  • 籍贯:江苏高邮
  • 生卒年:? ~1379

相关古诗词

范蠡庙

越王去国将危日,范蠡归心用计时。

千古君臣难再遇,百年耆老尚兴思。

空檐暮雨巢乾雀,遗庙春风哭子规。

惟有西施滩下水,浪声东向不胜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读吴越春秋

口血才乾又复雠,总无诚意为东周。

夫差只爱容狂佞,勾践殊能用智谋。

槜李郡还舆土广,姑苏台就鹿麋游。

高情独羡陶朱子,万顷沧波一叶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姑苏台有感

何事夫差日渐淫,都将兴废付登临。

霸图反手归尝胆,醉魄流涎属捧心。

台土尚存芳草合,鹿麋空卧古苔深。

唯应胥口波涛急,百折东流感至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夜过江州伪汉故都

此地当年建翠华,歌钟云沸五侯家。

眼前谁是池中物,身后徒为井底蛙。

午夜长风催桂楫,满江明月浸芦花。

琵琶哀怨今安在,惟有荒城寄宿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