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十月百卉尽芳

淳熙戊戌冬十月,恰似东风三月时。

冰霜不变冱寒色,溪壑次第回春姿。

花情柳意已无耐,红英粉艳争纷披。

道傍牛喘不复问,欲了公事真痴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淳熙年戊戌的冬季十月,仿佛是春天三月的时光。
尽管有冰霜,但寒冷的颜色并未改变,山川溪流依次展现出春天的生机。
花朵和柳树已经失去了耐性,红花粉嫩的花瓣争相绽放。
路边耕牛的喘息声不再询问,一心只想完成公务,真是个痴迷于工作的傻孩子。

注释

淳熙:南宋孝宗淳熙年间。
戊戌: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
东风:春风。
冱:冻结。
壑:山谷。
春姿:春天的景象。
花情柳意:形容春天的花草景色。
红英:红色的花朵。
粉艳:粉色的娇艳。
纷披:散乱地分布。
道傍:道路旁边。
牛喘:牛的喘息声。
公事:公务。
痴儿:痴心的人,此处指专注于工作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淳熙戊戌冬十月,恰似东风三月时"一句,直接点出了时间与季节感受的不符,冬日却有了春天的气息,这是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敏锐观察和细腻表达。接下来的"冰霜不变冱寒色,溪壑次第回春姿"则更进一步描绘了初春景象,其中"冰霜不变"显示了冬日的严寒依旧,而"溪壑次第回春姿"则表现出大自然在这个季节中的逐渐苏醒。

第三、四句"花情柳意已无耐,红英粉艳争纷披"更是对初春景象的细致描绘。这里的"花情柳意"指的是早春中草木的生机与情趣,而"红英粉艳争纷披"则形容了花朵竞相开放,色彩斑斓,各自展现其美丽姿态。

最后两句"道傍牛喘不复问,欲了公事真痴儿"表达出诗人对农事的关注和急切。其中"道傍牛喘"形象地描绘出了春耕时节农夫辛勤劳作的情景,而"不复问"则可能隐含着对外界询问的不耐,或者是对农时的紧迫感。而"欲了公事真痴儿"一句,则透露出诗人急于处理完公务,以便尽快投入到农耕之中,这里的"痴儿"或许是在表达一种纯真的、专注于土地劳作的情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初春景象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更新换代的感受,以及对于农耕生活的热爱与急切。

收录诗词(262)

杨冠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举进士,为九江戎司掾,又尝知广州,以事罢。晚寓临安。闭门不出,与姜夔等相倡和。冠卿才华清俊,四六尤流丽浑雅,淳熙十四年(1187),编有《群公词选》三卷(已佚),自序曰:“余漂流困踬,久客诸侯间……时有所撄拂,则取酒独酌,浩歌数阕,怡然自适,似不觉天壤之大,穷通之为殊途也。”著有《客亭类稿》十五卷。《彊村丛书》辑有《客亭乐府》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字:梦锡
  • 籍贯:江陵(今属湖北)
  • 生卒年:1138-?

相关古诗词

冬半山间忽见桃花客云江梅已芳且约一笑花下

缘云梯径穿林麓,岁晚山寒风折木。

司花为我发春妍,繁红几树惊愁目。

有美人兮在空谷,似笑漫山总粗俗。

淡烟疏雨罗浮村,万里相将跨黄鹄。

形式: 古风

北亭

北风无时休,荒山路绵绵。

老马被吹扬,却立不肯前。

我仆行且仆,竟日数里间。

悠然欲何适,正坐归无田。

形式: 古风

古有采鞠茱萸篇而无一语及渊明长房旧事鞠茱于此其亦有憾矣乎九日戏为鞠茱补阙其体则准之简文(其一)茱萸

落英拾秋鞠,委佩纫芳兰。

以其清且芬,可服仍可餐。

吴茱味苦辛,奚亦登君盘。

囊纱萦臂玉,恍记汝南山。

黄鹄招不来,仙子何时还。

形式: 古风

古有采鞠茱萸篇而无一语及渊明长房旧事鞠茱于此其亦有憾矣乎九日戏为鞠茱补阙其体则准之简文(其二)采菊

红尘著脚双鬓斑,折腰五斗真作难。

巾车一去不复还,归卧柴桑紫翠间。

东篱悠然见南山,欲辩忘言心自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