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老妪语

岁暮涉淮海,不辞行路难。

从军岂不乐,即事每长叹。

老妪八十馀,日晡未朝餐。

自云遭乱离,零落途路间。岂无子与孙。

充军皆不还。男战陷贼垒,孙存隔河山。

数月无消息,安能顾饥寒。

语毕双泪垂,使我心悲酸。

上天未悔祸,豺虎方搆患。

近闻山东变,世路复多端。

悠悠颠沛人,何时即平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妪在战乱中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元末明初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诗人通过老妪之口,讲述了一个家庭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儿子和孙子分别在战场和远方,生死未卜,老妪每日为饥饿和担忧而流泪。诗中流露出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批判,以及对无辜平民遭受苦难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希望上天能结束祸患,让颠沛流离的人们早日得到安宁。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历史意义。

收录诗词(179)

陈基(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寓居吴中凤凰山河阳里(今属张家港市)。元末江南著名文人,受业于当时著名学者黄溍。元末大乱,群雄纷起,割据于吴地的张士诚闻其名,召为江浙右司员外郎,参其军事,张士诚称王,授内史之职,后迁学士院学士。军旅倥偬,飞书走檄多出其手。朱元璋平吴,爱其才,召之参与《元史》的纂修工作,书成后赐金而还,卒于常熟河阳里寓所。能文善书,写的诗也有不少是反映张士诚起义军生活。明史有传。著有《夷白斋稿》35卷,内诗1卷,文24卷,又外集诗、文各1卷

  • 字:敬初
  • 籍贯:台州临海(今属浙江)
  • 生卒年:1314-1370

相关古诗词

谢村

舟行谢村路,却访义桥营。

妖骨埋荒草,秋风洗复腥。

青山不改色,红树远含情。

当日闻风鹤,俱疑是晋兵。

形式: 五言律诗

塘西

牵舟复摇橹,日出还亭午。

风递五林秋,云挟塘西雨。

盈盈采莲桨,坎坎迎神鼓。

对此欲忘归,停桡更容与。

形式: 古风

凤口

溪坞晚含风,山营夜依谷。

栖鸟息复惊,归云断还续。

画舸止宵征,连舻衔尾宿。

戍鼓杂鸣笳,秋声一何肃。

形式: 古风

东塘

轻舟下溪口,却转东塘路。

鸡犬近相闻,渔樵远城戍。

虽经丧乱后,渐有承平趣。

处处白蘋花,家家红槿树。

形式: 古风 押[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