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笛谱从来有落梅,梅花那怕笛声哀。
几回笛里看花处,曲自凄凉花自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笛声与梅花的对话,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景致的感慨。"从来有落梅",诗人开篇即点出了梅花随风飘落的意象,这不仅是自然之物的生命周期,更寓含着岁月流转、事物无常的情怀。
接着"梅花那怕笛声哀"一句,则将视角拉近,梅花似乎也能感受到笛子的悲凉之音。这里的"那怕"二字,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细腻的情感,同时也映射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几回笛里看花处"一句,则是诗人自述,他多次在吹奏笛子时观赏着那些花开花落。这里的"几回"表达了时间的累积与反复,也突显了诗人对这一景象的深刻印象。
最后"曲自凄凉花自开"一句,既是对前文的总结,也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曲自凄凉"意味着笛声本身就带有哀伤的情感,而"花自开"则显示了梅花无论环境如何都依旧绽放的生命力。这两者相映成趣,既表现了自然界中生生不息的美,也反射出诗人内心深处对生命、情感和音乐的理解与感悟。
不详
傲寒特地占春光,不是东皇用意偏。
只恐百花羞见面,故教回避艳阳天。
规模高敞俯城池,未必斯台是故基。
风月祇招人感慨,江山不管国兴衰。
几年勾践雠思复,终日吴王醉不知。
却使五湖烟浪里,扁舟一叶载西施。
黄昏风雨阻江滨,翠绾群峰莫色匀。
一夜子规啼到晓,孤舟愁杀未归人。
风沙一夜卷冥冥,晓色曈曚上翠屏。
薄宦驱人成老大,佳时得酒慰飘零。
红馀晚树迷幽谷,绿涨晴波失远汀。
却是崇山兼峻岭,看来浑不减兰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