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客惠阳寄居穷巷中有小室方不盈丈仅足读书临帖无隙地可以栽花种竹独辟西牖稍能坐观西湖之胜旅中少暇赋诗自娱二日以来遂成四章(其四)

六十未云至,五十已有馀。

耳顺岂我能,知命亦非馀。

为吏固不敢,躬耕气力虚。

开窗读史册,往事多欷歔。

韩仇锥既误,荆卿剑亦疏。

愿言逐夸父,虞渊追日居。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何绛在惠阳作客时所作,表达了一位旅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首句“六十未云至,五十已有馀”,诗人以年龄为线索,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接着,“耳顺岂我能,知命亦非馀”两句,借古代儒家的“耳顺”和“知命”概念,表达了对人生理解的深入思考,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与自我安慰的情绪。

“为吏固不敢,躬耕气力虚”两句,诗人自述为官不敢,亲自耕作也感到力不从心,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无奈。接下来,“开窗读史册,往事多欷歔”则描绘了诗人通过阅读历史书籍来反思过去,内心充满感慨的情景。

“韩仇锥既误,荆卿剑亦疏”两句,诗人以历史人物韩信和荆轲为例,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对自身处境的反思。“愿言逐夸父,虞渊追日居”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渴望像夸父一样追求光明,追逐太阳,象征着对理想与未来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自然的深刻思考与感悟,以及对理想与未来的美好憧憬。

收录诗词(545)

何绛(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江上寄陶苦子(其一)

结爱为兄弟,恩情共骨肉。

抗心同白水,明信炳如烛。

欢娱未有时,邈若参商宿。

行客非岁月,相见岂能卜。

形式: 古风

江上寄陶苦子(其二)

海犀不远水,梁燕知春归。

而我连枝树,万里各天涯。

寄书尚盈袖,努力尚有辞。

一展不忍读,再展泪横滋。

形式: 古风

江上寄陶苦子(其三)

区区累结束,恨恨起长思。

我行尚南国,君愁当告谁。

春芳君独惜,我自捋虬髭。

两意共一心,忧多复何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过柴桑故城有怀陶靖节先生

清晨入左蠡,薄暮柴桑城。

夙昔怀高风,悠然望玉京。

田园久已没,三径草纵横。

蝉鸣在高树,和风送清声。

斯人不可见,山水有馀情。

嗟予虽不敏,颇轻世上名。

缅维千古人,怀抱辄相倾。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