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国破家亡鬓总皤,一囊诗画作头陀。
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这首诗是清代画家郑燮对屈翁山诗札和石涛、石溪、八大山人的山水画作的题跋。诗中描述了诗人自身国破家亡的沧桑经历,满头白发(皤)映照出内心的哀痛。他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笔墨之间,尽管画面中的墨迹并不多,但每一笔都饱含着无尽的泪水,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深深怀念和生活的无奈感慨。诗以简洁的笔触,揭示了艺术家在动荡时局下的内心世界和艺术创作的情感深度。
不详
书画家、文学家。名燮,汉族。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
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
两枝修竹出重霄,几叶新篁倒挂梢。
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下有何高!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忽漫泥金入破篱,举家欢喜又增悲。
一枝桂影功名小,十载征途发达迟。
何处宁亲唯哭墓,无人对镜懒窥帷。
他年纵有毛公檄,捧入华堂却慰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