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徐成之和轩

生人情谊贵和光,俸薄官閒寄楚乡。

杂遝宾朋四方会,优游风月一轩凉。

杯倾琥珀催人饮,羹煖驼蹄劝客尝。

景趣己佳心未惬,更栽花竹满池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陌生人的友情珍贵如和光,微薄的俸禄让我在闲暇时寄居楚地。
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朋友聚会,悠闲地在清风明月中享受凉爽的轩窗时光。
琥珀色的酒杯倒满,催促人们畅饮;驼蹄炖的浓汤热腾,热情邀请客人品尝。
景色优美心情却未满足,我打算再种上花竹,填满整个池塘。

注释

生人:陌生人。
情谊:友情。
贵:珍贵。
和光:温和的光芒,比喻和谐相处。
俸薄:俸禄微薄。
官閒:官职空闲。
楚乡:楚地。
杂遝:纷繁杂乱。
宾朋:宾客朋友。
四方:各地。
会:聚会。
优游:悠闲自得。
风月:风花雪月,泛指美好的自然景色。
一轩凉:一轩窗的凉爽。
杯倾:酒杯斟满。
琥珀:一种深色透明的酒。
催人饮:催促人们饮酒。
羹煖:热汤。
驼蹄:骆驼的蹄子,这里可能指驼肉。
劝客尝:热情款待客人。
景趣:景色趣味。
心未惬:内心并未满足。
更栽:再种植。
花竹:花木竹子。
满池塘:遍布池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宴宾客、赏风月的悠闲生活。开头两句“生人情谊贵和光,俸薄官閒寄楚乡”表达了对和谐关系的重视以及对简单职位的满足与归属感。诗人通过这两句突出了自己的价值观和内心世界。

接下来的“杂遝宾朋四方会,优游风月一轩凉”则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们相聚畅饮、享受自然之美的场景。一轩(堂)在这里不仅是物理空间,也象征着一种精神状态——清凉、宁静。

“杯倾琥珀催人饮,羹煖驼蹄劝客尝”两句则具体描绘了宴请宾客的景象,琥珀(美酒)与驼蹄(烤羊腿)都是古代宴席上的佳肴,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展示了一种充满欢乐气氛的社交场合。

最后,“景趣己佳心未惬,更栽花竹满池塘”表达了诗人对现有美好生活的享受与不满足,仍希望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生活环境。通过栽种更多的花卉树木来装饰池塘,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然之美、生活之雅的愿望。

这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清新,是对一种理想生活状态的描绘和向往。

收录诗词(631)

孔武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字:常父
  • 籍贯:宋临江新淦
  • 生卒年:1041—1097

相关古诗词

读王逢原文奇其才择甚精者录为一编

人喜相知自昔然,况君埋玉未多年。

雄文一读千行泪,青眼相期万古传。

已掇条枚收美实,更披沙石贮清泉。

东斋倒掩无人语,火煖灯明手自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读经父所作高承制铭因寄之

征路杳无穷,山川掩映中。

记程知远近,分境识西东。

倦客似浮梗,轻鞍如去鸿。

平生惯相遇,转愧坐禅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逍遥亭独游

城上飞檐出百寻,回环古木自成阴。

凉生白昼收团扇,影入斜阳剪碎金。

茂密却遮西望眼,逍遥未有北归心。

渊明盛说家园趣,谁信吾园趣更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陶子骏佚老堂

不逐渔商不问农,悠然今作鹿皮翁。

地临白傅荒台畔,人在华胥乐国中。

一榻远分庐阜月,两轩平揖广寒风。

杖藜亦欲频还往,肯使清閒并属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