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逢原文奇其才择甚精者录为一编

人喜相知自昔然,况君埋玉未多年。

雄文一读千行泪,青眼相期万古传。

已掇条枚收美实,更披沙石贮清泉。

东斋倒掩无人语,火煖灯明手自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人们向来喜欢相互了解,更何况你像美玉般才华未被埋没多久。
阅读你的壮丽文章,感动得泪流满面,期待你的作品能千古流传,备受推崇。
已经摘取了你的精华,收藏了你的佳作,还挖掘出更多珍贵的思想如同清泉。
在东斋静处,无人打扰,只有灯火照亮我独自编纂你的篇章。

注释

人:人们。
喜:喜欢。
相知:相互了解。
自昔然:向来如此。
况:何况。
埋玉:才华未被发现。
未多年:时间不长。
雄文:壮丽的文章。
千行泪:感动得泪流满面。
青眼相期:期待并推崇。
万古传:千古流传。
掇:摘取。
条枚:精华。
美实:佳作。
披沙石:挖掘。
清泉:珍贵的思想。
东斋:东边的书斋。
倒掩:关闭。
无人语:无人打扰。
火煖:灯火温暖。
手自编:亲手编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孔武仲的作品,名为《读王逢原文奇其才择甚精者录为一编》。诗中的语言和意境都显示出作者对王逢文章才能的高度赞赏。

"人喜相知自昔然,况君埋玉未多年。" 这两句表达了人们对于才华横溢者的喜爱,以及对年轻有为之士的期望。"昔然"指的是过去,"况君"则是转折,对王逢而言,他的才能如同珍珠宝玉,尚未被世人广泛认识。

"雄文一读千行泪,青眼相期万古传。" 这两句强调了作者对王逢文章才华的震撼和敬仰。"雄文"指的是壮丽、有力的话语,"一读千行泪"则表明这文字情深意切,让人读之感慨落泪。而"青眼相期万古传"则是说作者与王逢心灵上的沟通和对才华的钦佩,将会流传至永远。

"已掇条枚收美实,更披沙石贮清泉。"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于王逢文章才能的珍视和保存。"已掇条枚"比喻精选佳作,"更披沙石"则是说将这些美好的作品深藏起来,如同珍贵的泉水一样。

"东斋倒掩无人语,火煖灯明手自编。" 这两句展现了诗人的书房生活和对王逢文章的整理心情。"东斋"是书房的名字,"倒掩无人语"则表达了一种寂静与专注。而"火煖灯明手自编"则描绘出诗人在温暖而又亮堂的环境中亲自整理王逢文章的情景。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孔武仲对王逢文学才能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评价,也表现出了他个人的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

收录诗词(631)

孔武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字:常父
  • 籍贯:宋临江新淦
  • 生卒年:1041—1097

相关古诗词

读经父所作高承制铭因寄之

征路杳无穷,山川掩映中。

记程知远近,分境识西东。

倦客似浮梗,轻鞍如去鸿。

平生惯相遇,转愧坐禅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逍遥亭独游

城上飞檐出百寻,回环古木自成阴。

凉生白昼收团扇,影入斜阳剪碎金。

茂密却遮西望眼,逍遥未有北归心。

渊明盛说家园趣,谁信吾园趣更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陶子骏佚老堂

不逐渔商不问农,悠然今作鹿皮翁。

地临白傅荒台畔,人在华胥乐国中。

一榻远分庐阜月,两轩平揖广寒风。

杖藜亦欲频还往,肯使清閒并属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偶书

夜枕唯便睡,晨窗不展书。

学文真渐懒,与世况全疏。

老合耕山涧,恩容寄石渠。

餐毡亦堪饱,不叹食无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