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河阳从事杨潜

忆昨天台寻石梁,赤城枕下看扶桑。

金乌欲上海如血,翠色一点蓬莱光。

安期先生不可见,蓬莱目极沧海长。

回舟偶得风水便,烟帆数夕归潇湘。

潇湘水清岩嶂曲,夜宿朝游常不足。

一自无名身事闲,五湖云月偏相属。

进者恐不荣,退者恐不深。

鱼游鸟逝两虽异,彼此各有遂生心。

身解耕耘妾能织,岁晏饥寒免相逼。

稚子才年七岁馀,渔樵一半分渠力。

吾友从军在河上,腰佩吴钩佐飞将。

偶与嵩山道士期,西寻汴水来相访。

见君颜色犹憔悴,知君未展心中事。

落日驱车出孟津,高歌共叹伤心地。

洛邑秦城少年别,两都陈事空闻说。

汉家天子不东游,古木行宫闭烟月。

洛滨老翁年八十,西望残阳临水泣。

自言生长开元中,武皇恩化亲沾及。

当时天下无甲兵,虽闻赋敛毫毛轻。

红车翠盖满衢路,洛中欢笑争逢迎。

一从戎马来幽蓟,山谷虎狼无捍制。

九重宫殿闭豺狼,万国生人自相噬。

蹭蹬疮痍今不平,干戈南北常纵横。

中原膏血焦欲尽,四郊贪将犹凭陵。

秦中豪宠争出群,巧将言智宽明君。

南山四皓不敢语,渭上钓人何足云。

君不见昔时槐柳八百里,路傍五月清阴起。

只今零落几株残,枯根半死黄河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名为《寄河阳从事杨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与今日荒凉之间巨大反差的感慨,以及对于时局变迁、英雄辈出的怀念。

首句“忆昨天台寻石梁”即点出了诗人的怀旧之情,天台是古代名山,也是道教盛行之地。接着“赤城枕下看扶桑”,则是在描绘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其中“扶桑”指的是日出处,即东方。

“金乌欲上海如血,翠色一点蓬莱光。”这里的“金乌”是太阳的代称,“上海如血”形容日边红晕,宛若鲜血;而“翠色一点蓬莱光”则是描绘海中仙岛——蓬莱的美丽景致。蓬莱山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一处仙人居住的地方,常被用来象征理想之地。

“安期先生不可见,蓬莱目极沧海长。”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代和英雄人物的怀念。安期先生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位高士或隐者,诗人通过对他的提及,表达了自己无法亲睹那些理想境界的遗憾。

接下来的“回舟偶得风水便,烟帆数夕归潇湘。”则描写诗人乘船行进于潇湘(即潇水与湘水之间的地方),因顺风顺水而容易归航。

以下几句“潇湘水清岩嶂曲,夜宿朝游常不足。/ 一自无名身事闲,五湖云月偏相属。”则是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表达自己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之感。

在“进者恐不荣,退者恐不深。”这两句中,诗人通过对行动选择的思考,表达了内心的矛盾和困惑,不论是前进还是后退,都有其难以释怀的地方。

至于“鱼游鸟逝两虽异,彼此各有遂生心。”则是在说尽管鱼和鸟的生活方式不同,它们各自都有活出自己生命的追求,这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多样性和个体差异性的尊重。

随后的“身解耕耘妾能织,岁晏饥寒免相逼。”则是描绘一种理想中的田园生活。诗中提及的“身解”可能指的是身心自由,“耕耘”和“织”则是农业生产的常见劳作,表达了对平静、自给自足生活方式的向往。

“稚子才年七岁馀,渔樵一半分渠力。”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田园景象,其中“稚子”指的是年幼的孩子,“渔樵”则是捕鱼和砍柴的劳作。诗中通过这些平凡而又充满生机的场景,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赞美。

接下来的几句“吾友从军在河上,腰佩吴钩佐飞将。”则转向了战争与武力的主题,其中“吾友”是指诗人的朋友,“从军”则意味着参军作战,而“腰佩吴钩佐飞将”则是在描绘一位武将的英勇形象。

至于“偶与嵩山道士期,西寻汴水来相访。”这两句,诗人提及了与嵩山道士的约定,去寻找汴水(古代黄河的一段河流),表达了一种精神上的探索和求索。

“见君颜色犹憔悴,知君未展心中事。”则是在表达对朋友的情感关怀,通过观察对方的面容变化,诗人感受到朋友内心的忧虑和未曾倾诉的事。

随后的“落日驱车出孟津,高歌共叹伤心地。”则是描写了一种离别之情,其中“落日”指的是日落时分,“孟津”是一处古代的地名,这里可能代表了某种边缘或过渡的地点。

接下来的几句“洛邑秦城少年别,两都陈事空闻说。/ 汉家天子不东游,古木行宫闭烟月。”则是在表达对于历史沧桑和往昔繁华的感慨。“洛邑”指的是长安(今陕西西安),“秦城”可能是指某处古代遗址,“少年别”则是在回忆那些年轻时期的离别。而“汉家天子不东游”表达了对汉朝皇帝不再巡幸的哀叹,及“古木行宫闭烟月”则是在描绘一幅荒凉古迹的景象。

至于“洛滨老翁年八十,西望残阳临水泣。”这两句,则是对一个老人的形象的刻画。诗中提到的“洛滨老翁”可能是一个经历了世事变迁、目睹历史沧桑的人物,而“西望残阳临水泣”则是在表达这种人物对于逝去时光和生命有限的感慨。

以下几句“自言生长开元中,武皇恩化亲沾及。”则是老翁对自己经历的回忆,其中“开元”指的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一次年号,“武皇”可能是指唐太宗李世民,这里的“恩化”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上某些帝王统治时期的怀念。

“当时天下无甲兵,虽闻赋税轻。”则是在回忆一个和平安定、军事力量不强盛的时代,而“赋税轻”则是对那个时代经济负担较轻的描述。

至于“进者恐不荣,退者恐不深。”这两句,在此处出现,则是在表达对于行动选择的困惑和矛盾,不论是前进还是后退,都有其难以释怀的地方,这与之前相同的句式在这里形成了呼应。

最后几句“鱼游鸟逝两虽异,彼此各有遂生心。”则是在重申尽管自然界中生物生活方式不同,它们都有各自的生命追求和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田园生活、战争与武力、历史沧桑等主题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多样性、个体差异性的尊重,以及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有限的深刻感慨。

收录诗词(125)

李涉(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自号清溪子。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诗》一卷。存词六首

  • 字:不详
  • 籍贯:洛(今河南洛阳)
  • 生卒年:约806年前后在世

相关古诗词

寄荆娘写真

章华台南莎草齐,长河柳色连金堤。

青楼曈昽曙光蚤,梨花满巷莺新啼。

章台玉颜年十六,小来能唱西梁曲。

教坊大使久知名,郢上词人歌不足。

少年才子心相许,夜夜高堂梦云雨。

五铢香帔结同心,三寸红笺替传语。

缘池并戏双鸳鸯,田田翠叶红莲香。

百年恩爱两相许,一夕不见生愁肠。

上清仙女徵游伴,欲从湘灵住河汉。

只愁陵谷变人寰,空叹桑田归海岸。

愿分精魄定形影,永似银壶挂金井。

召得丹青绝世工,写真与身真相同。

忽然相对两不语,疑是妆成来镜中。

岂期人愿天不违,云軿却驻从山归。

画图封裹寄箱箧,洞房艳艳生光辉。

良人翻作东飞翼,却遣江头问消息。

经年不得一封书,翠幕云屏绕空壁。

结客有少年,名总身姓江。

征帆三千里,前月发豫章。

知我别时言,识我马上郎。

恨无羽翼飞,使我徒怨沧波长。

开箧取画图,寄我形影与客将。

如今憔悴不相似,恐君重见生悲伤。

苍梧九疑在何处,斑斑竹泪连潇湘。

形式: 古风

感兴

隋氏造宫阙,峨峨倚云烟。

搜奇竭四海,立制谋千年。

秦兵半夜来,烈火焚高台。

万人聚筋血,一旦为尘埃。

君看汴河路,尚说隋家柳。

但问哭陵人,秋草没来久。

形式: 古风

醉中赠崔膺

与君兄弟匡岭故,与君相逢扬子渡。

白浪南分吴塞云,绿杨深入隋宫路。

隋家文物今虽改,舞馆歌台基尚在。

炀帝陵边草木深,汴河流水空归海。

古今悠悠人自别,此地繁华终未歇。

大道青楼夹翠烟,琼墀绣帐开明月。

与君一言两相许,外舍形骸中尔女。

扬州歌酒不可追,洛神映箔湘妃语。

白马黄金为身置,谁能独羡他人醉。

暂到香炉一夕间,能展愁眉百世事。

君看白日光如箭,一度别来颜色变。

早谋侯印佩腰间,莫遣看花鬓如霰。

形式: 古风

题清溪鬼谷先生旧居

翠壁开天池,青崖列云树。

冰容不可状,杳若清河雾。

常闻先生教,指示秦仪路。

二子才不同,逞词过尺度。

偶因从吏役,远到冥栖处。

松月想旧山,烟霞了如故。

未遑鍊金鼎,日觉容光暮。

万虑随境生,何由返真素。

寂寞天籁息,清迥鸟声曙。

回首望重重,无期挹风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