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诗六章(其四)

哭莫傍沧海,泪落长海流。

流深风涛多,驾荡覆我舟。

不若洒春草,荆榛芜蔓茎。

怨气触草死,犹得香兰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令的《哭莫傍沧海》中的第四章,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之情。诗中"哭莫傍沧海,泪落长海流"两句,通过比喻将泪水比作滔滔江海,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心中的悲痛如同无边的海洋一般深不可测。

接下来的"流深风涛多,驾荡覆我舟"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诗人的泪水不仅是泛滥的江海,还在狂风巨浪的冲击下,将自己的心灵之舟也推向了危险的边缘。

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溺于悲伤之中,而是在"不若洒春草,荆榛芜蔓茎"中表达了一种超脱。诗人宁愿将泪水洒在春天的草地上,即使是荆棘和荒废的野草,也比喻着生命即将消逝的哀伤。

最后,"怨气触草死,犹得香兰生"这两句则显现了诗人对于逝者仍存有希望的态度。尽管怨恨之气可能导致草木枯萎,但在死亡中也能诞生出如香兰一般芬芳的生命,这也是对逝者的纪念和祝福,表达了一种超越生死的美好情感。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生命消长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477)

王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生卒年:1032~1059

相关古诗词

哭诗六章(其三)

切切复切切,泪尽琴弦绝。

愤气吐不出,内作心肝热。

朝浆渴不胜,暮潦浊不清。

何以慰我怀,安得沧海冰。

形式: 古风

哭诗六章(其二)

朝哭声吁吁,暮哭声转无。

声无血随尽,安得目不枯。

目枯不足叹,无目心自安。

目存多所见,不若无目完。

形式: 古风

哭诗六章(其一)

死者徒已死,思之恨无涯。

生者非素心,还作死者嗟。

今古悲略同,斯道竟奈何。

哀弦直易绝,哭词曲难歌。

形式: 古风

哭辞

一哭摧心肝,屡哭彫朱颜。

心肝摧日痛,朱颜彫日乾。

二十人未壮,我衰已毛斑。

古人不得见,今人诚可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