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世上聪明人,必欲闻其过。
不知是业牵,却云合恁么。
因果镜中容,容岂非是我。
阴报最分明,不论官职大。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探讨了人性与因果的关系。诗人通过“世上聪明人,必欲闻其过”这句话,提出聪明的人往往渴望了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这反映了人类对于自我完善和成长的追求。然而,“不知是业牵,却云合恁么”则揭示了人们在面对自身局限时的无知,他们可能被业力所牵引,却自以为是地认为一切皆如其所愿。
“因果镜中容,容岂非是我”这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将因果关系比作一面镜子,反映出每个人都是自己行为结果的承担者。这不仅强调了个人责任的重要性,也暗示了每个人的命运都由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所塑造。
最后,“阴报最分明,不论官职大”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无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如何,最终的报应(即因果律的体现)都是公正而明确的,不会因为权势或财富而有所偏颇。这不仅是对道德行为的肯定,也是对命运公正性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学思考,提醒人们应当正视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追求内心的清明与道德的高尚。
不详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口如无底谷,餔啖何时足。
力未能长蔬,心且戒四肉。
腥膻念有间,慈悲种渐熟。
人生弹指间,少恣在明腹。
世人黠是痴,忘身多为口。
拚命吃河鲀,忍臭餐石首。
年年江浙间,药杀十八九。
自云直一死,佛亦不可救。
自能持不杀,随处多放生。
如人犯刑宪,堕落枷锁坑。
忽然身得脱,惊喜且悲鸣。
含生皆怕死,何欲苦相烹。
前世杀害多,今报夭折苦。
方矜面如花,已见身归土。
哭倒白头亲,怨杀朱唇妇。
因果镜中形,毫发无差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