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县中作三十首(其十二)

自下青山路,三年著绿衣。

官卑食肉僭,才短事人非。

野客教长醉,高僧劝早归。

不知何计是,免与本心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山野之间流浪三年,穿着简陋的绿衣,以卑微的地位和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生活。诗中透露出作者对于世事的无奈与困惑,以及对人生真意的追求。

"自下青山路,三年著绿衣"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长时间的漂泊生活,他穿着简单的绿色衣服,象征着贫穷而又不为世俗所注意。"官卑食肉僭" 说明作者官位低微,甚至连基本的物质需求也难以满足。

"才短事人非" 一句则流露出诗人的自嘲之情,他的才能不足以被世人认可,更谈不上得到重用。"野客教长醉,高僧劝早归" 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在外漂泊时的无奈心态,甚至是寻求逃避现实的方式。"野客" 可能是指那些流浪的文人,他们通过饮酒来麻痹自己;而 "高僧" 则象征着超脱世俗的智者,劝说诗人早日回归自己的本真。

最后两句 "不知何计是,免与本心违" 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道路的迷茫和对内心真实感受的珍视。他在寻找一种生活方式,使自己不至于背离内心的真正想法。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个人境遇以及精神追求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归于自然的心态。

收录诗词(514)

姚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 号:称“姚
  • 籍贯:陕州硖石

相关古诗词

武功县中作三十首(其十三)

日出方能起,庭前看种莎。

吏来山鸟散,酒熟野人过。

岐路荒城少,烟霞远岫多。

同官数相引,下马上西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武功县中作三十首(其十四)

作吏荒城里,穷愁欲不胜。

病多唯识药,年老渐亲僧。

梦觉空堂月,诗成满砚冰。

故人多得路,寂寞不相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武功县中作三十首(其十五)

谁念东山客,栖栖守印床。

何年得事尽,终日逐人忙。

醉卧谁知叫,闲书不著行。

人间长检束,与此岂相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武功县中作三十首(其十六)

朝朝眉不展,多病怕逢迎。

引水远通涧,垒山高过城。

秋灯照树色,寒雨落池声。

好是吟诗夜,披衣坐到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