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叔宏为予道溪庄胜趣赋古调

一涧潺潺泻烟树,流到溪庄平不度。

竹风凄瑟夏犹寒,石气萧森朝自雾。

时平古寨尚留名,世否谁人此逃数。

乾坤一转地有灵,日月无边江又暮。

幽潭闻说尚龙宫,石屋安知非洞府。

愿君半天更高楼,送此到海长溪去。

形式: 古风

翻译

一条小溪潺潺流过烟雾缭绕的树林,直到溪边村庄,水流平稳没有起伏。
竹林中的风带着凉意,即使夏天也让人感到寒冷,石头上早晨的露水更增添了阴冷的气氛。
和平时期古老的寨子仍有其名声,乱世中又有谁能在此躲避灾祸呢?
天地间的变化自有其神奇,日月无尽,江水却在黄昏中流逝。
听说幽深的潭水下隐藏着龙宫,那些石屋或许就是洞天福地。
希望你能在高楼上远眺,将这景色送到遥远的大海边的溪流旁。

注释

潺潺:流水声。
烟树:烟雾笼罩的树木。
凄瑟:形容竹风冷而凄凉。
石气:石头的气息或冷气。
世否:乱世。
乾坤:天地。
龙宫:神话中的龙居住的地方。
洞府:隐秘的神仙居所。
半天:高楼上的远处。
海长溪:大海边的长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庄风光图。开篇“一涧潺潺泻烟树,流到溪庄平不度”两句,通过对溪水潺潺流淌、溪边竹林如烟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动人的山庄景象。接下来的“竹风凄瑟夏犹寒,石气萧森朝自雾”两句,则通过对竹林中清冷的风声和石头散发出的凉意,以及早晨自然形成的薄雾,传递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寒意的山庄早晨情景。

诗人在“时平古寨尚留名,世否谁人此逃数”两句中,对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古寨进行了提及,并对那些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人们进行了追问。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历史感和怀旧情怀,也让读者对于时间流逝、历史沧桑有所思考。

“乾坤一转地有灵,日月无边江又暮”两句,则是对自然界中天地运行和时光流逝的描绘。诗人通过对宇宙万物变化和日月更替的观察,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短暂、自然永恒的深刻感悟。

在“幽潭闻说尚龙宫,石屋安知非洞府”两句中,诗人提到了传说中的仙境——龙宫,以及山间的石屋。这里不仅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隐含着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土的愿望。

最后,“愿君半天更高楼,送此到海长溪去”两句,则是诗人的祝愿和期盼。诗人希望友人能够建造一座更加高耸的楼阁,从而获得更为开阔的视野,并将这种美好的心情和景象传递给远方的朋友,让他们也能感受到这份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山庄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哲理、仙境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88)

利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兴(其二)

寂寂卧空昼,忧怀忽无端。

揽衣乱西涧,复此凌西山。

春事已无多,半消霜霰间。

狂风更甚雨,时蔽江南天。

寒草昔衰靡,及兹秀平阡。

日晚幽阳生,馀光草中妍。

徘徊桃李花,瑟瑟飘寒烟。

形式: 古风

感兴(其一)

圣域久芜漫,功利时竞趋。

管晏苟有实,安必世唐虞。

开明周孔心,赖有伊洛儒。

古来正其心,平治信有馀。

彼哉典午时,相师谈清虚。

未知千载人,视今又何如。

形式: 古风

赠南丰宰赵虚斋二章(其二)

有口宁食薇,有身宁衣褐。

居然观八荒,独立招皓月。

清风亦知人,萧萧动幽樾。

形式: 古风

赠南丰宰赵虚斋二章(其一)

芳鲜桃李花,烨弈春风道。

春风不可名,桃李花自笑。

人闲双睫净,玉立军峰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