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五首(其五)

是是,放出南山真鳖鼻。

不是不是,勒回千里追风骥。

终成败坏可怜生,塞断咽喉无出气。

无出气,有巴鼻。

赵州东壁挂葫芦,堪笑维摩谈不二。

形式: 偈颂

翻译

真正的南山鳖鼻在此显现。
并非如此,千里追风的骏马被勒回。
结局不论成败,生命多么可怜,喉咙被阻,无法呼吸。
无法呼吸,只有巴鼻作祟。
赵州东墙挂着葫芦,令人嘲笑维摩提倡的不二法门。

注释

南山:指代某个地方或象征。
鳖鼻:可能是一种比喻,也可能实指某种动物的鼻子。
勒回:拉回来,控制。
追风骥:形容快速奔跑的骏马。
败坏:衰败,失败。
可怜生:形容处境悲惨。
巴鼻:可能是比喻,也可能指具体的器官,这里可能带有贬义。
赵州东壁:历史上的赵州,可能指地点或典故。
葫芦:可能象征某种事物或寓意。
维摩:佛教人物,此处可能借指谈论佛法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宗琏所作的《偈五首》中的第五首。它以独特的口语化和比喻手法表达了一种哲理或对某种现象的讽刺。首句“是是,放出南山真鳖鼻”可能是在形容某人或事物被揭露真相后的尴尬,像是南山(虚构的大山)下的真实鳖鼻(比喻丑陋或不堪的东西)。接下来,“不是不是,勒回千里追风骥”则暗示了对错误的纠正和对快速行动的反思,如同勒马回头追赶千里快马。

“终成败坏可怜生,塞断咽喉无出气”表达了世事无常,结局难以预料,让人感到无奈和窒息。这里的“咽喉无出气”形象地描绘了困境中的憋闷。“无出气,有巴鼻”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困境,可能是说虽然无法顺畅呼吸,但仍有微弱生机。

最后两句“赵州东壁挂葫芦,堪笑维摩谈不二”借用典故,将赵州禅师(赵州和尚)挂在东壁的葫芦与佛教中维摩诘大士的“不二法门”相对照,暗示了世间纷扰与佛法真理之间的对比,以幽默的方式批评了过于执着于某种观念的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语言生动,通过日常生活的比喻和禅宗典故,传达了对世间万象的洞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9)

释宗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五首(其四)

宗乘一唱殊途绝,万别千差俱泯灭。

通身是口难分雪,金刚脑后三斤铁。

形式: 偈颂 押[屑]韵

偈五首(其三)

唤作拄杖则触,不唤作拄杖则背。

若也识得,荆棘林中撒手,是非海里横身。

脱或未然,普贤乘白象,土宿跨泥牛。

形式: 偈颂

赞月庵

这个老汉,浑无缝罅。点铁成金,指鹿为马。

以张拙秀才语擒纵多口,阿师跨三脚驴儿,指点诸方话霸。

遇贱时三世诸佛正眼难窥,遇贵时八大龙王亦难酬价。

阿呵呵,也大差。

只因会春园里失却眼睛,从此恶名滔滔流遍天下。

高挂虚堂兮如师子全威,一任百怪千妖暗中惊讶。

灯禅灯禅,第一不得容易与伊点化。

形式: 古风

偈五首(其二)

破无明暗,截生死流。度三有城,泛无为海。

须是识这个始得。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