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元容州

拥旌临合浦,上印卧长沙。

海徼长无戍,湘山独种畬。

政传通岁贡,才惜过年华。

万里依孤剑,千峰寄一家。

累徵期旦暮,未起恋烟霞。

避世歌芝草,休官醉菊花。

旧游如梦里,此别是天涯。

何事沧波上,漂漂逐海槎。

形式: 排律 押[麻]韵

翻译

手持旗帜莅临合浦,官印闲置在长沙。
海边防线漫长无需守卫,湘山之上只种植着畬田。
政令通行,年年都有贡品进献,才华却因年纪渐大而惋惜。
万里之外依赖孤剑为伴,千座山峰寄托着思乡之情。
频繁被征召,日夜期盼归去,但仍未离开这烟霞之地。
选择隐居,以歌颂芝草为乐,辞官后沉醉于菊花美酒。
过去的游历仿佛梦境,这次分别意味着天各一方。
为何要在这苍茫大海之上漂泊,如同随波逐流的木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仕途失意、避世隐居的读书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现实境遇的感慨。开篇“拥旌临合浦,上印卧长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设定了诗人目前所处的环境,是一片宁静而又略带荒凉的山水之地。

接下来的“海徼长无戍,湘山独种畬”,则是对此地自然条件的进一步刻画,其中“海徼”、“湘山”均指的是远离尘嚣、边陲僻静的地方,“无戍”表明这里没有军事要塞,而“独种畬”则透露出诗人可能是一位隐逸之士,独立耕作以维持生计。

中间两句“政传通岁贡,才惜过年华”,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政治生活的回顾与个人才能未被充分利用的感慨。这里的“政传”可能指的是官方文书或官职变动的消息,而“才惜过年华”则是诗人对于自己青春年华已逝、才智未能得到施展的深切哀伤。

紧接着,“万里依孤剑,千峰寄一家”两句,通过对“孤剑”、“一家”的描写,强调了诗人的孤独与坚守个人信念。这里的“万里”、“千峰”都是夸张手法,用以表达空间上的广阔和时间上的漫长,而“孤剑”则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屈的人格魅力。

随后的“累徵期旦暮,未起恋烟霞”两句,则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进一步刻画。这里的“累徵”指的是连续不断的召唤或呼唤,而“期旦暮”则表明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深切感受和不舍昼夜。而“未起恋烟霞”,则是对自然景物的一种情感寄托,体现出诗人对于自然美景难以割舍的情怀。

最后,“避世歌芝草,休官醉菊花”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避世心态和隐逸生活的享受。这里的“避世”、“休官”都是明显的隐逸之意,而“歌芝草”、“醉菊花”则是对自然之美的一种放松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景物勾勒,展现了一个失意仕途者对于个人命运的反思,对于往昔岁月的怀念,以及对于隐逸生活的享受和向往。

收录诗词(486)

刘长卿(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字:文房
  • 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709—789

相关古诗词

九日岳阳待黄遂张涣

别君颇已久,离念与时积。

楚水空浮烟,江楼望归客。

徘徊正伫想,髣髴如暂觌。

心目徒自亲,风波尚相隔。

青林泊舟处,猿鸟愁孤驿。

遥见郭外山,苍然雨中夕。

季鹰久疏旷,叔度早畴昔。

反棹来何迟,黄花候君摘。

形式: 古风

入白沙渚夤缘二十五里至石窟山下怀天台陆山人

远屿霭将夕,玩幽行自迟。

归人不计日,流水闲相随。

辍棹古崖口,扪萝春景迟。

偶因回舟次,宁与前山期。

对此瑶草色,怀君琼树枝。

浮云去寂寞,白鸟相因依。

何事爱高隐,但令劳远思。

穷年卧海峤,永望愁天涯。

吾亦从此去,扁舟何所之?

迢迢江上帆,千里东风吹。

形式: 排律

入桂渚次砂牛石穴

扁舟傍归路,日暮潇湘深。

湘水清见底,楚云淡无心。

片帆落桂渚,独夜依枫林。

枫林月出猿声苦,桂渚天寒桂花吐。

此中无处不堪愁,江客相看泪如雨。

形式: 古风

夕次檐石湖梦洛阳亲故

天涯望不尽,日暮愁独去。

万里云海空,孤帆向何处。

寄身烟波里,颇得湖山趣。

江气和楚云,秋声乱枫树。

如何异乡县,日复怀亲故。

遥与洛阳人,相逢梦中路。

不堪明月里,更值清秋暮。

倚棹对沧波,归心共谁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