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无弦琴》由明代诗人余旭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高超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诗人对音乐、自然以及友情的深刻感悟。
首联“何人千里寄孤琴,有轸无弦恨转深”,开篇即以“千里寄琴”这一典故引入,暗示了远方友人的深情厚谊,而“有轸无弦”则暗喻了琴虽在手,却无法弹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遗憾与无奈,情感深沉而复杂。
颔联“花落不随流水调,月明空忆越江吟”,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花落水逝,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而“空忆越江吟”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和往昔友情的怀念,以及对无法捕捉和重现过去的深深感慨。
颈联“久惭石上难留兴,每负灯前独赏心”,诗人自省其心,面对难以留住的兴致和独自品味的孤独,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挣扎。这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自我情感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深入思考。
尾联“遥忆伯牙千载后,惟君与我是知音”,诗人将自己与古代的知音伯牙相提并论,表达了对真正理解和支持自己的朋友的渴望和珍视。这不仅是对友情的向往,也是对心灵深处那份纯净、真挚情感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音乐、自然和友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