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六日

三月十六天晴和,千帆争溜齐唱歌。

中流忽然怒飙作,天吴驾浪阳侯波。

回樯一退五十里,自采石至芝麻河。

阴云如掌倏布密,恍惚涛头走灵物。

舵楼屏息不敢言,眼看前舟后舟没。

号呼未毕声俱沈,良久篷窗或浮出。

我舟著岸如有神,楼橹漂裂人犹存。

须臾雨过天墨色,事定清泪翻沾巾。

嗟我何为亦挺险,脱有不测无此身。

转笑适来呼吸顷,正襟危坐亦欺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三月十六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对水上航行者带来的惊心动魄的经历。开篇以“三月十六天晴和,千帆争溜齐唱歌”描绘了风和日丽的景象,预示着平静的开始。接着,“中流忽然怒飙作,天吴驾浪阳侯波”一句,笔锋一转,展现了风暴的突然降临,形象地描绘了风浪之大,仿佛是天神驾驭着巨浪。

“回樯一退五十里,自采石至芝麻河”描述了风暴的威力,船只被迫退行,从一处水域到另一处水域的距离被拉长。接下来,“阴云如掌倏布密,恍惚涛头走灵物”进一步渲染了风暴的恐怖气氛,云层迅速聚集,仿佛有灵异之物在浪尖上奔腾。

“舵楼屏息不敢言,眼看前舟后舟没”表现了船员们的紧张与恐惧,他们不敢发出声音,只能眼睁睁看着前方和后方的船只消失在风暴之中。“号呼未毕声俱沈,良久篷窗或浮出”则描绘了风暴的猛烈,连呼救声都未能逃脱被吞没的命运,过了许久,才有人从风暴中浮出。

“我舟著岸如有神,楼橹漂裂人犹存”描述了风暴过后,诗人所在的船只奇迹般地停靠在岸边,尽管船体破裂,但船上的人却安然无恙。“须臾雨过天墨色,事定清泪翻沾巾”写出了风暴后的宁静,天空乌云密布,诗人因这场经历而落泪。

最后,“嗟我何为亦挺险,脱有不测无此身”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幸运的感慨,如果当时情况稍有不同,自己可能就无法幸免于难。“转笑适来呼吸顷,正襟危坐亦欺人”则是诗人对这次经历的反思,意识到自己在风暴中的镇定或许只是表面的坚强,实际上内心同样经历了巨大的恐惧。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自然力量的威严与人类面对灾难时的脆弱与坚韧,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哲思。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夏夜

阑风伏雨吹十日,作此酷暑如蒸燖。

树阴不肯动毫末,月出照面黄于金。

江城如耳江气湿,万派涛声静中合。

夜深鸡犬寂无闻,起舞悲歌继之泣。

辜负鸢肩火色人,侯门衬襶百酸辛。

绝忆水云空阔处,夜凉垂钓蠡湖滨。

形式: 古风

梁山夜泊

寂寞溪山百战经,平沙洲际暮云停。

天门夜色莽摇动,巫峡江流歘杳冥。

戍重鸠兹通楚塞,镇严姑孰望新亭。

隔篱芦管休呜咽,恐有潜蛟带雨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偶成

破浪乘风万里游,早时落魄更离忧。

邯郸洒泪轻邹季,邺下蜚声愧应刘。

白首知交贫好在,朱门箫管暮偏愁。

卧龙跃马终黄土,谁道狂歌非远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苦暑行

火轮杲杲悬中天,下铄大地生青烟。

千章黝绿披且死,中有嘒嘒蝉声联。

桃笙昼展北窗里,睡馀汗欲浮身起。

平头摇扇不可得,拔剑驱蝇聊尔尔。

颇闻亢旱江淮田,一日不雨无今年。

老亲病妇瓮牖底,忧饥苦暑谁相怜。

明知一雨难遽得,安得将心作顽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