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这段诗文是出自唐代文学家陶渊明的《饮中八仙歌》中的片段。诗人以其特有的哲学思考,表达了对世事变迁、是非评判的一种超然态度。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对世间纷扰复杂的观察,以及对于判断何为真理、何为谬误的困惑。"行" 指的是行动和行为,"止" 则是指停止或静止。"千万端" 形容事情的无限多样性和复杂性。诗人询问,在这纷乱的人世间,谁能真正分辨出真伪?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这两句则描绘了世人的评价标准往往因风气所转而迅速变换的情景。"苟" 通"故",意为假若;"相形" 指的是互相对立的状态;"雷同" 则比喻事物变化之快,如同闪电般迅疾;"共誉毁" 描述的是人们在赞美和诋毁之间的共同态度。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这两句诗则表明,在古往今来的长河中,这种是非颠倒、人心难测的情况屡见不鲜。"三季" 指的是春秋冬三季,也可比喻时光的流转;"多此事" 则强调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达士似不尔" 中,"达士" 指的是有见识、有智慧的人,而"似不尔" 则表明即便是这些人,对于世间的真伪也往往不能正确把握。
最后一句 "咄咄俗中恶,且当从黄绮。" 中,"咄咄" 形容一种鄙视的情感;"俗中恶" 指的是在俗世之中所不齿的污浊和邪恶;而"且当从黄绮" 则表达了诗人对待这种世态的一种超然态度,意即要远离这些庸俗的恶习,而选择遵循古代圣贤的教诲,即使如同追随古代贤士黄帝一样。
陶渊明在这首诗中,以其深邃的哲理和独到的艺术表现力,揭示了人生境遇中的种种矛盾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声。
不详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