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应宁三首(其一)

我马识君门,每过还自止。

宦途亦多岐,所识能有几。

朝游乐方剧,暮别情未巳。

平生道义交,岂独爱文史。

此别良独难,黯然而已矣。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的《送杨应宁三首》中的第一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情与不舍。

首句“我马识君门”,以马识路来比喻自己熟悉友人的居所,形象地描绘出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接着,“每过还自止”则进一步说明了诗人每次经过友人住所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停留,流露出对友人的眷恋之情。

“宦途亦多岐,所识能有几”两句,诗人感慨于官场道路的复杂多变,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结识真正的朋友实属不易。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暗含了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与反思。

“朝游乐方剧,暮别情未巳”描绘了友人即将分别的情景。白天相聚欢笑,夜晚却因离别而心情沉重,无法释怀。这种情感的强烈对比,更凸显了离别的痛苦与不舍。

最后,“平生道义交,岂独爱文史”强调了诗人与友人之间不仅仅是基于文学和历史的爱好,更是基于道义的深厚友谊。这不仅是对友情的高度评价,也是对两人之间精神层面交流的肯定。

“此别良独难,黯然而已矣”则是对离别之苦的直接抒发。面对即将到来的分别,诗人感到无比的艰难与悲伤,只能默默承受,黯然离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切哀愁,以及对真挚友情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558)

李东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字:宾之
  • 号:西涯
  •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 生卒年:1447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送杨应宁三首(其二)

君年十三四,蚤以奇童称。

奉诏入翰林,时人羡登瀛。

甲第岂不贵,中书地亦清。

终为遗珠叹,不使四海惊。

我年虽稍长,学业竟何成。

送君沧江去,江树远含情。

形式: 古风

送杨应宁三首(其三)

君本滇阳人,还生岭南地。

巴陵非故乡,京口亦何意。

莫问东西踪,浮生本如寄。

松楸翳成阴,桑梓郁交翠。

所至各萦怀,功名勿留滞。

吾生半南北,归与子同计。

旧业空衡湘,侨居托幽蓟。

向来金陵路,展转劳梦寐。

造物不我仇,卜邻愿当遂。

此意君独知,吾言谅非戏。

形式: 古风

寄王丹徒公济二首(其一)

我昔览京口,遥登浮玉峰。

江山伟形观,远睇开尘蒙。

时无故人在,独往遗形踪。

别来十五年,我友游江东。

同心不相值,迹与参商同。

君今领民社,王事方在躬。

宁能纵耳目,或可披心胸。

幽怀倘予忆,愿寄南归鸿。

形式: 古风

寄王丹徒公济二首(其二)

美人别我来,赠我冰丝弦。

弦直似君操,弦清似君言。

一弹不成调,再鼓不成欢。

旧曲不复记,离愁莽无端。

山高水复远,君去何时还。

我琴不必工,虽工向谁弹。

古人知音少,今人知音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