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裴相公赴镇太原

盛德雄名远近知,功高先乞守藩维。

衔恩暂遣分龙节,署敕还同在凤池。

天子亲临楼上送,朝官齐出道傍辞。

明年塞北清蕃落,应建生祠请立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高尚品德和显赫名声远近皆知,功劳卓著先请求镇守边疆。
感念皇恩暂时被派遣掌管军权,签署命令时又回到朝廷中枢。
天子亲自到城楼上来送行,朝廷官员们排列道旁依依惜别。
预计来年边塞安宁无战事,应当为他修建生祠并立碑纪念。

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离去之人的敬仰和不舍。首句“盛德雄名远近知”说明被送别的人物德行卓著,声名远扬;“功高先乞守藩维”则表明他因功绩显赫而被封为边疆的守卫,这里的“先乞”可能是对其地位和职责的一种肯定。

接下来的“衔恩暂遣分龙节,署敕还同在凤池”描绘了一幅皇帝赐予恩宠并临时委派他执行特定任务的场景。龙节和凤池都是皇权的象征,表明这位人物不仅受到皇上的信任,而且被授予重要使命。

“天子亲临楼上送”则突显了皇帝对其地位的重视,不惜亲自为他送行;“朝官齐出道傍辞”显示了整个朝廷对他的尊敬和不舍。

最后,“明年塞北清蕃落,应建生祠请立碑”预示着这位人物将在边疆地区取得辉煌成就,并且要求为其建立生祠,以彰显其功绩,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其未来的美好期待。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展现了对裴相公的崇高敬意和对其未来荣耀的预祝。

收录诗词(441)

张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 字:文昌
  •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 生卒年:约767~约830

相关古诗词

送稽亭山寺僧

师住稽亭高处寺,斜廊曲阁倚云开。

山门十里松间入,泉涧三重洞里来。

名岳寻游今已遍,家城礼谒便应回。

旧房到日闲吟后,林下还登说法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哭山中友人

入云遥便哭,山友隔今生。

绕墓招魂魄,镌岩记姓名。

犬因无主善,鹤为见人鸣。

长说能尸解,多应别路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哭元九少府

平生志业独相知,早结云山老去期。

初作学官常共宿,晚登朝列暂同时。

闲来各数经过地,醉后齐吟唱和诗。

今日春风花满宅,入门行哭见灵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哭丘长史

曾是先皇殿上臣,丹砂久服不成真。

常骑马在嘶空枥,自作书留别故人。

诗句遍传天下口,朝衣偏送地中身。

最悲昨日同游处,看却春风树树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