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城谣

东南地下,众水赴之。厥有大海,维水之归。

谁为曲防,水失其性。奔轶横流,为厥民病。

原田每每,隰乃汤汤。咫尺之间,有丰有凶。

邵侯下车,咨我民瘼。首议除之,众议乃格。

众言汹汹,侯为不闻。怨斯我任,惠归尔民。

防之未决,水不由正。一郡之忧,百夫则幸。

防之既决,水逝其沛。百夫之咨,一郡斯快。

频年吴下,岁乃大丰。岁乃大丰,郡侯之功。

相城鼓舞,白茆企而。白茆相城,利害百之。

维行不疑,维功不隳。邵侯去矣,谁其嗣之。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鏊的《相城谣》,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治理水患的过程与成效,以及地方官员邵侯的勤政爱民形象。

诗中首先描述了东南地区众多河流汇聚成海的自然景象,接着指出如果不能正确管理,海水会失去本性,造成洪水泛滥,成为百姓的祸害。然后通过“原田每每,隰乃汤汤”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洪水肆虐的情景,强调了水患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邵侯上任后,关注民生疾苦,首先提出解决水患问题,并得到大家的支持。尽管有人反对,邵侯仍坚持己见,最终成功疏导了洪水,使得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诗中通过“一郡之忧,百夫则幸。防之既决,水逝其沛。百夫之咨,一郡斯快”等句子,展现了治理水患后的喜悦与安宁。

最后,诗中提到邵侯离任后,人们担心谁能接替他的工作,表达了对邵侯勤政爱民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整首诗不仅反映了古代治水的重要性和地方官吏的责任,也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优秀官员的感激之情。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听人弹琴

薰风长日庭院深,有人危坐弦鸣琴。

悽其始作履霜操,划然忽造崩山音。

大弦春温小廉折,大小廉温无间歇。

月斜窗户鸿飞高,秋入园林蝉语咽。

抚弦按指忽变之,袅袅馀音如欲绝。

欲绝不绝还丁丁,幽谷幽禽饥啄雪。

黄昏风雨势振天,天青雨歇山娟娟。

衣冠相对坐终日,日与文王孔子相周旋。

烦君试作南薰调,去和虞韶向廊庙。

形式: 古风

望海行

日没处,天尽头,尾闾东注何时休。

蓬壶阆苑在何处,闻有金银宫阙五城十二之琼楼。

我欲往从之,但见洪涛巨浪从我今谁由。

何当挟飞仙,汗漫同遨游。

弱流万里等閒度,遍览三山与十洲。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卧病

一镫孤馆夜寥寥,八月文园病未消。

动觉此身成附赘,静观物理自逍遥。

长缨顿骥悲千里,尺渎旋鳞困一朝。

之子不来秋欲晚,空庭风叶雨潇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陪夏宪副正夫游石湖

东风湖上试春衫,树杪飞桥破石岩。

废宅草深悲往事,断碑苔没认馀劖。

上方云影层层塔,震泽波光隐隐帆。

吊古登高兴无限,归途西日在松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