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妇怨

妾命薄,妾命薄,妾命自薄君不恶。

玉颜自昔误主恩,得奉馀光侍帷幄。

兔丝横倒附青松,岂谓青松久难托。

前时糟与糠,妾与君同怡。

今日粱与肉,知君惟对谁。

君如大江水,妾如水底石。

江水日夜流不回,石抵狂澜终不易。

哭城城亦圮,洒竹竹亦斑。

土木犹可感,君心终不还。

终不还,妾命薄,妾命自薄君不恶。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弃妇怨》是明代诗人王鏊所作,以一位被遗弃的女子的口吻,抒发了她内心的悲愤与无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女子的命运与自然界的物象相联系,形象地描绘出女子被抛弃后的凄凉境遇。

“妾命薄,妾命薄,妾命自薄君不恶。”开篇即点明女子命运的悲惨,暗示她并非因自身过错而遭抛弃,而是命运使然。“玉颜自昔误主恩,得奉馀光侍帷幄。”女子曾有幸得到宠爱,但好景不长,最终还是被抛弃。“兔丝横倒附青松,岂谓青松久难托。”以兔丝依附于青松为喻,表达女子对爱情的依赖与期待,却最终发现依靠不可靠。“前时糟与糠,妾与君同怡。今日粱与肉,知君惟对谁。”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境遇,突出女子情感的落差与失落。“君如大江水,妾如水底石。江水日夜流不回,石抵狂澜终不易。”以江水与石头的比喻,展现女子对爱情的坚守与忠诚,即使面对无情的江水也始终不变。“哭城城亦圮,洒竹竹亦斑。土木犹可感,君心终不还。”通过哭泣的城池、洒泪的竹子等意象,进一步渲染女子内心的痛苦与绝望,强调她的命运无法改变。“终不还,妾命薄,妾命自薄君不恶。”最后,女子明确自己的命运,虽然悲苦,但并不怪责抛弃她的丈夫,展现出一种超脱的情感境界。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古代女性在爱情与命运面前的无力与抗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相城谣

东南地下,众水赴之。厥有大海,维水之归。

谁为曲防,水失其性。奔轶横流,为厥民病。

原田每每,隰乃汤汤。咫尺之间,有丰有凶。

邵侯下车,咨我民瘼。首议除之,众议乃格。

众言汹汹,侯为不闻。怨斯我任,惠归尔民。

防之未决,水不由正。一郡之忧,百夫则幸。

防之既决,水逝其沛。百夫之咨,一郡斯快。

频年吴下,岁乃大丰。岁乃大丰,郡侯之功。

相城鼓舞,白茆企而。白茆相城,利害百之。

维行不疑,维功不隳。邵侯去矣,谁其嗣之。

形式: 四言诗

听人弹琴

薰风长日庭院深,有人危坐弦鸣琴。

悽其始作履霜操,划然忽造崩山音。

大弦春温小廉折,大小廉温无间歇。

月斜窗户鸿飞高,秋入园林蝉语咽。

抚弦按指忽变之,袅袅馀音如欲绝。

欲绝不绝还丁丁,幽谷幽禽饥啄雪。

黄昏风雨势振天,天青雨歇山娟娟。

衣冠相对坐终日,日与文王孔子相周旋。

烦君试作南薰调,去和虞韶向廊庙。

形式: 古风

望海行

日没处,天尽头,尾闾东注何时休。

蓬壶阆苑在何处,闻有金银宫阙五城十二之琼楼。

我欲往从之,但见洪涛巨浪从我今谁由。

何当挟飞仙,汗漫同遨游。

弱流万里等閒度,遍览三山与十洲。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卧病

一镫孤馆夜寥寥,八月文园病未消。

动觉此身成附赘,静观物理自逍遥。

长缨顿骥悲千里,尺渎旋鳞困一朝。

之子不来秋欲晚,空庭风叶雨潇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