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道者

去寻长不出,门似绝人行。

床下石苔满,屋头秋草生。

学琴寒月短,写易晚窗明。

唯到黄昏后,溪中闻磬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去寻找的地方长不出草木,门户仿佛隔绝了人的行踪。
床下布满了石上的青苔,屋顶上秋天的野草在生长。
在寒冷的月夜学习弹琴时光显得短暂,夜晚窗前明亮适合书写《易经》。
只有到了黄昏之后,才能听到溪流中传来敲磬的声音。

注释

去寻:寻找。
长不出:指草木不生。
门似:仿佛。
绝人行:没有人来往。
床下:床铺下方。
石苔满:石头上长满了青苔。
屋头:房屋的顶部。
秋草生:长出了秋季的草。
学琴:学习弹琴。
寒月:寒冷的月亮,此处指清冷的月夜。
短:感觉时间短暂。
写易:书写《易经》, 易经为古代中国的重要哲学著作。
晚窗明:夜晚窗户透出的光亮。
唯到:只有到了。
黄昏后:傍晚以后的时间。
溪中:小溪之中。
闻磬声:能听到磬的声音,磬是一种打击乐器,常用于宗教仪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去寻长不出,门似绝人行”表达了诗人与外界的隔绝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接下来,“床下石苔满,屋头秋草生”则是对自然界变化的细腻描写,通过这些生长在家居之下的植物来展示时间的流逝以及诗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景。

“学琴寒月短,写易晚窗明”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夜以继日地学习和创作,尽管深夜已经很冷,但在月光下继续弹琴,在晚上清醒的头脑中撰写文章,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刻苦钻研,也反映出其对艺术与知识的执着追求。

最后,“唯到黄昏后,溪中闻磬声”则是夜幕降临之后诗人听到了山间溪流中的磬石声音。这一景象不仅为诗增添了一种神秘的氛围,也象征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居住环境、学习生活以及与大自然互动的情境刻画,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寻求精神寄托的隐逸生活。

收录诗词(70)

于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大历、贞元间诗人也。隐居汉阳,尝为诸府从事。其诗语言朴实生动,清新可人;题材方面多描写隐逸生活,宣扬禅心道风的作品。代表作有《巴女谣》、《江南曲》、《题邻居》、《塞上曲》、《悼孩子》、《长安游》、《惜花 》、《南溪书斋》、《题美人》等,其中以《巴女谣》和《江南曲》两首诗流传最广

相关古诗词

赠兰若僧

一身禅诵苦,洒扫古花宫。

静室门常闭,深萝月不通。

悬灯乔木上,鸣磬乱幡中。

附入高僧传,长称二远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赠李太守

几年为郡守,家似布衣贫。

沽酒迎幽客,无金与近臣。

捣茶书院静,讲易药堂春。

归阙功成后,随车有野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山中访道者

触烟入溪口,岸岸唯柽栎。

其中尽碧流,十里不通屐。

出林山始转,绝径缘峭壁。

把藤借行势,侧足凭石脉。

㰹牙断行处,光滑猿猱迹。

忽然风景异,乃到神仙宅。

天晴茅屋头,残云蒸气白。

隔窗梳发声,久立闻吹笛。

抱琴出门来,不顾人间客。

山院不洒扫,四时自虚寂。

落叶埋长松,出地才数尺。

曾读上清经,知注长生籍。

愿示不死方,何山有琼液。

形式: 古风

古词三首(其一)

素丝带金地,窗间掬飞尘。

偷得凤凰钗,门前乞行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