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道者

触烟入溪口,岸岸唯柽栎。

其中尽碧流,十里不通屐。

出林山始转,绝径缘峭壁。

把藤借行势,侧足凭石脉。

㰹牙断行处,光滑猿猱迹。

忽然风景异,乃到神仙宅。

天晴茅屋头,残云蒸气白。

隔窗梳发声,久立闻吹笛。

抱琴出门来,不顾人间客。

山院不洒扫,四时自虚寂。

落叶埋长松,出地才数尺。

曾读上清经,知注长生籍。

愿示不死方,何山有琼液。

形式: 古风

翻译

穿越炊烟进溪口,两岸遍布柽与栎。
碧绿流水绵延中,十里路程难行屐。
穿出树林山势变,绝路沿壁细寻觅。
抓藤前行借力稳,侧脚紧贴石脉隙。
裂石前进显勇毅,滑痕乃是猿猴迹。
景致突变非凡尘,似至仙人隐居地。
晴空茅屋顶泛白,残云环绕蒸气起。
隔窗传来梳理声,久站又闻悠扬笛。
抱琴而出门庭阔,不睬世间过往客。
山院无需常打扫,四季自然静悄悄。
落叶掩埋老松根,露出地面仅几尺。
曾研读上清经典,知晓长生名册记。
望示长生不老术,哪山藏有琼浆液?

注释

触烟:穿越炊烟。
溪口:溪流的入口。
岸岸:两岸。
柽栎:两种树木名称,指代岸边的树木。
尽:全是。
碧流:清澈的水流。
不通屐:无法行走,形容路途艰难。
出林:走出树林。
山始转:山势开始变化。
绝径:险峻的小路。
缘:沿着。
把藤:抓住藤蔓。
借行势:借助藤蔓助力前行。
侧足:侧着脚。
石脉:岩石的缝隙。
㰹牙:裂开石头,形容用力前进的样子。
光滑:平滑无碍。
猿猱迹:猿猴等动物留下的路径。
忽然:突然。
风景异:景色变得不同寻常。
神仙宅:仙人的住所。
天晴:天气晴朗。
茅屋头:茅草屋顶。
残云:残留的云朵。
蒸气白:云雾缭绕,如同蒸气般洁白。
隔窗:从窗户那边。
梳发声:可能是风吹过发出的声音,或是有人在梳头的声音。
久立:站立许久。
闻吹笛:听到吹笛的声音。
抱琴:抱着琴。
出门来:走出门外。
不顾:不理会。
人间客:世俗的访客。
山院:山中的庭院。
不洒扫:不需要打扫。
四时:四季。
自虚寂:自然寂静。
落叶:落下的树叶。
埋:覆盖。
长松:高大的松树。
出地:露出地面。
上清经:道教经典之一,指高深的道家经典。
知注:了解,知道。
长生籍:记录长生之法的名册。
示:展示,告知。
不死方:长生不老的方法。
琼液:珍贵的液体,这里可能指仙药或灵丹妙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大自然中的探寻之旅,充满了对道家修炼和长生不老的向往。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鲜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幽静而神秘的山中世界。

“触烟入溪口,岸岸唯柽栎。”这里溪水轻抚着山谷,而两岸则是参天的柽栎树,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其中尽碧流,十里不通屐”,溪中的清澈之水如同一条翠绿色的丝带,在这片宁静中连续了十里,却没有任何行人的足迹,这种孤独与纯净交织成诗人内心的向往。

“出林山始转,绝径缘峭壁。”当诗人走出树林,他面对的是蜿蜒曲折的山路和陡峭的岩壁。这里,“把藤借行势,侧足凭石脉”,诗人巧妙地利用了藤蔓作为攀爬之助,而脚步轻盈地依附在石缝中,展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㰹牙断行处,光滑猿猱迹。”这里,“㰹牙”指的是山路中的碎石,而“猿猱迹”则是猿猱(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攀援之兽)的足迹,这些细节描写都在强调诗人所处环境的险峻与孤寂。

“忽然风景异,乃到神仙宅。”突然间,景色一变,诗人来到了一个被称为“神仙宅”的地方。这里,“天晴茅屋头,残云蒸气白”,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天空晴朗,茅草屋顶上飘着几缕白色的云气。

“隔窗梳发声,久立闻吹笛。”诗人通过窗户听到了梳理头发的声音,以及悠扬的笛子声,这些生活细节让远离尘世的“神仙宅”显得更加生动。

“抱琴出门来,不顾人间客。”这里,“抱琴出门来”,表达了诗人对音乐、艺术乃至精神世界的追求。而“不顾人间客”,则是对俗世生活的超然与放弃,体现了一种清高脱俗的情怀。

“山院不洒扫,四时自虚寂。”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居住的山中院落,随着季节的更迭而显得空旷幽静,没有人为的打扰和干预。

“落叶埋长松,出地才数尺。”这里,“落叶”与“长松”构成了一幅秋天的图景,而“出地才数尺”,则是说树木从地面伸展出来不过几尺,这种自然生长的状态,无不彰显诗人对大自然纯净无华的一片情怀。

“曾读上清经,知注长生籍。”这两句表明了诗人曾研读过道家典籍,对如何修炼成仙和追求长生不老有所了解。这里,“上清”指的是道教中的一个派别,而“长生籍”,则是记载长生之法的书籍。

最后,“愿示不死方,何山有琼液。”诗人表达了对长生不老之术的渴望,并询问在哪座山中可以找到那神秘而美妙的“琼液”(传说中的仙药)。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永恒生命的精神追求。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作为修炼成仙的背景,表达了对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内心的渴望。

收录诗词(70)

于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大历、贞元间诗人也。隐居汉阳,尝为诸府从事。其诗语言朴实生动,清新可人;题材方面多描写隐逸生活,宣扬禅心道风的作品。代表作有《巴女谣》、《江南曲》、《题邻居》、《塞上曲》、《悼孩子》、《长安游》、《惜花 》、《南溪书斋》、《题美人》等,其中以《巴女谣》和《江南曲》两首诗流传最广

相关古诗词

古词三首(其一)

素丝带金地,窗间掬飞尘。

偷得凤凰钗,门前乞行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古词三首(其二)

新长青丝发,哑哑言语黠。

随人敲铜镜,街头救明月。

形式: 古风

古词三首(其三)

东家新长儿,与妾同时生。

并长两心熟,到大相呼名。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古挽歌(其一)

双辙出郭门,绵绵东西道。

送死多于生,几人得终老。

见此切肺肝,不如归山好。

不闻哀哭声,默默安怀抱。

时尽从物化,又免生忧扰。

世间寿者稀,尽为悲伤恼。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