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馀杭.归途野泊寄忆

天是柴窑雨洗碧。洗尽新愁眠不得。

客怀如梦梦如尘。小泊滞迷津。天涯荡子谁知道。

低卜金钱明日到。夜深起坐剔银缸。生怕是成双。

形式: 词牌: 忆馀杭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徐釚的《忆馀杭·归途野泊寄忆》描绘了一幅宁静又带有些许愁绪的画面。首句“天是柴窑雨洗碧”以生动的比喻,将天空比作经过柴窑雨洗涤后的碧玉,清新而明亮,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澄净与期待。然而,这美景并未带来好眠,“洗尽新愁眠不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虑和无法排解的新愁。

接下来的“客怀如梦梦如尘”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漂泊之感,将客居的思绪比作梦境中的尘埃,既虚无又难以捉摸,流露出淡淡的乡愁和迷茫。“小泊滞迷津”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舟行在江边,暂时停靠却仍迷失方向的情景。

“天涯荡子谁知道”一句,诗人自比为天涯浪子,无人理解其孤寂与无奈,暗示了旅途的孤独。他期盼着金钱能带来一丝安慰,“低卜金钱明日到”,通过占卜预示着对未来的微弱希望。

最后两句“夜深起坐剔银缸,生怕是成双”,在深夜独自一人,诗人点燃银灯,却害怕看到的是成双成对的情景,反映出他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和孤寂的内心世界。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寂、思乡之情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

收录诗词(178)

徐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鞠庄、拙存,晚号枫江渔父。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入史馆纂修明史。因忤权贵,二十五年归里后,东入浙闽,历江右,三至南粤,一至中州。游历所至与名流雅士相题咏。康熙皇帝南巡,两次赐御书,诏原官起用,不肯就。卒年七十三

  • 字:电发
  • 号:虹亭
  • 籍贯:吴江(今属江苏苏州)
  • 生卒年:qiú )(1636~1708

相关古诗词

卜算子.春恨

满院碧桃花,半为东风瘦。

恼煞梁间燕子飞,有个人来否。

簪柳过清明,斜插凭纤手。

烟锁楼头翠锁眉,薄恨浓于酒。

形式: 词牌: 卜算子

一剪梅.春夜

细雨廉纤自掩门。生怕黄昏。又到黄昏。

鸳鸯枕上拭啼痕。多少青春。断送残春。

红烛和愁一样新。剪得三分。减得三分。

落花如梦不逢人。未是消魂。已觉消魂。

形式: 词牌: 一剪梅

蝶恋花.画眉鸟

春锁阑干小睡足。粉粉朱朱,巧映斑斑竹。

不许鹦哥为眷属。雕笼自踏连枝木。

斜带远山新似沐。老去秋娘,输与双蛾蹙。

宛转啼声防断续。黄鸲偷却眉心绿。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雨中花.当垆

宝马香车碾絮。沽酒踏青何处。

天竺山前,六桥堤内,萧九娘家去。

红槽滴沥真珠注。傍汲将人偷觑。

看鸦鬓依然,风情不改,且向垆头住。

形式: 词牌: 雨中花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