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春雪

玉楼吹落东风月。树树梨花发。江南春信碧云赊。

偏引粉香随蝶、梦天涯。归鸿欲度迷湘渚。

远恨浑如许。休怜缥缈碎琼飞。

却是助人幽思、怯春衣。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鉴赏

这首《虞美人·春雪》由明代诗人沈宜修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雪之景,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首句“玉楼吹落东风月”,以“玉楼”象征高雅华美的居所,借以比喻春夜的宁静与美好,而“东风月”则暗示着春天的到来,春风轻拂,月光如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接下来,“树树梨花发”一句,将梨花盛开的景象与春雪相映衬,梨花洁白如雪,与飘落的春雪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江南春信碧云赊”中,“春信”指春天的信息或迹象,这里指的是江南地区春天的气息,而“碧云赊”则是形容天空的碧蓝深邃,仿佛春天的消息被天空赊欠下来,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和感受。这一句通过色彩的对比,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偏引粉香随蝶、梦天涯”则进一步描绘了春日的生动场景。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香气四溢,仿佛引领着人们进入了一个遥远的梦想之地。这里的“天涯”并非实指,而是象征着心灵的远方,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归鸿欲度迷湘渚”中的“归鸿”指的是南迁的鸿雁,它们正准备北归,但在这春雪纷飞的季节里,似乎迷失了方向,迷失在湘江的岸边。这一句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更迭的感慨。

“远恨浑如许”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将心中的愁绪比作眼前的春雪,绵延不绝,难以排解。最后,“休怜缥缈碎琼飞。却是助人幽思、怯春衣。”这两句表达了对春雪的复杂情感。一方面,春雪的飘渺与美丽令人怜爱,另一方面,它又激发了人们的幽思,让人感到春衣单薄,担心春寒料峭。这种矛盾的情感,正是诗人内心深处对春天复杂情感的体现。

整首词通过对春雪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机,也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悟和情感体验,是一首富有诗意和哲理的作品。

收录诗词(198)

沈宜修(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山东副使沈珫之女,工部郎中叶绍袁之妻。工诗词,生三女皆能诗,母女相与题花赋草。因女死神伤而卒。绍袁集妻女之作,编为《午梦堂十集》

  • 字:宛君
  • 籍贯:苏州府吴江
  • 生卒年:1590—1635

相关古诗词

踏莎行

粉箨初成,蔷薇欲褪,断肠池草年年恨。

东风忽把梦吹来,醒时添得千重闷。

驿路迢迢,离情寸寸,双鱼几度无真信。

不如休想再相逢,此生拚却愁消尽。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莎行

梦断心灰,诗成泪滴,欲寻再梦难重觅。

云山历历望中迷,无穷烟树连天碧。

客舍云深,他乡路隔,难教夜夜长相识。

天涯只为梦无凭,参横月落茫茫黑。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莎行.和凝云春思,翻教阿母疑余似破瓜年,亦何须疑,直当信耳,作问疑词戏示琼草

芳草青归,梨花白润,春风又入昭阳鬓。

绣窗日静绮罗闲,金镏二八人如蕣。

碧字题眉,红香写晕,青鸾玉线裙榴衬。

若教阿母不须疑,妆台试向飞琼问。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莎行.春草

绿闹春残,红衔蕊少,水流依旧平堤杳。

东风杨柳挂愁丝,杏花只送啼鹃老。

燕子飞飞,征帆渺渺,天涯尽是王孙草。

昼长屏掩博山寒,烟光日日屏前绕。

形式: 词牌: 踏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