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银灯.校书

潇洒梧桐小榭。寂寞芙蓉深夜。

银蜡花浓,金猊篆细,无意调丝品画。牙签插架。

且莫负、鸾帏清暇。检点锦函缃帕。开卷疑同幽话。

书续兰台,吟成絮果,不数班姬女谢。添香剪灺。

待梦到、嫏嬛馆下。

形式: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静谧而优雅的夜晚场景,词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在深沉夜色中独自阅读的情景。词的开头“潇洒梧桐小榭,寂寞芙蓉深夜”,通过梧桐与芙蓉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而略带孤寂的氛围,梧桐与芙蓉分别象征着高洁与美丽,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纯净与孤独。

接着,“银蜡花浓,金猊篆细”两句,通过蜡烛的光芒和香炉的烟篆,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温馨,蜡烛的“浓”字不仅描绘了蜡烛燃烧时的明亮,也隐喻了主人公内心情感的深厚。而“无意调丝品画”则表明了主人公此刻的心境,他/她似乎暂时放下了琴棋书画这些雅致的爱好,沉浸在书籍的世界里。

“牙签插架”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书架上整齐排列的书籍,而“且莫负、鸾帏清暇”则表达了主人公珍惜这难得的宁静时光,不愿浪费一分一秒。接下来的“检点锦函缃帕,开卷疑同幽话”两句,将阅读比作与古人对话,仿佛穿越时空,与书中人物进行心灵的交流,这种体验既神秘又充满乐趣。

“书续兰台,吟成絮果,不数班姬女谢”则是对主人公阅读内容的赞美,兰台指的是古代藏书之处,这里暗指书中内容丰富,如同兰台之书;“吟成絮果”则形容主人公在阅读中产生了深刻的感悟,如同春日飘落的柳絮,轻盈而富有诗意;“不数班姬女谢”则以汉代才女班昭为例,赞扬主人公的才华与见识,不亚于历史上著名的女性文学家。

最后,“添香剪灺,待梦到、嫏嬛馆下”两句,表达了主人公在阅读中沉浸得如此之深,以至于连香炉中的香料燃尽都未察觉,直到梦回古代图书馆,继续那未完的阅读之旅。整个词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在夜晚阅读时的独特心境和对知识的渴望,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艺术美感。

收录诗词(29)

饶芝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光绪十一年(1885) 贡生,不久中举人,十五年考授内阁中书。二十年成进士,选授编修。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芝祥随光绪帝和慈禧太后逃至西安。宣统三年(1911) 四川爆发保路风潮,芝祥上疏请撤总督赵尔丰,但未被采纳,后调任贵州铜仁知府。赴任途中,辛亥革命爆发。次年,抑郁病逝于南昌

  • 号:占斋
  • 籍贯:江西南城县
  • 生卒年:1861一1912

相关古诗词

更漏子.待月

烛光寒,香篆冷。不似前宵风景。停玉轸,下珠帘。

姮娥未启奁。霜钟撞,风铃飏。空自秋波凝望。

愁镜掩,怯衣轻。城楼鼓二更。

形式:

思远人.捣衣

江树昏黄江月白。无限凄凉色。

千重有恨,千声哀怨,搅乱远游客。

身上征衣宽共窄。费尽闺中力。

溪上青砧,山头别路,都化望夫石。

形式:

桂枝香.折桂

霜华如雪。更几阵西风,一钩新月。

半臂双翅,转过小廊步屧。

秋千架外清芬馥,但只见、青枝碧叶。

多应天上吴■,斧后飘来金屑。待卜取、檀奴慧业。

却纤纤玉笋,高枝都折。留伴妆台,准当泥金小帖。

蟾宫况有登科记,望玉宇、仰高自切。

算来只有,杜翁佳句,供人閒说。

形式:

高山流水.弹琴

刺桐花外雨丝丝。正湘纹、午梦惊回。睡起泪沾衣。

芳情不遣人知。慵料理、酒斝茶卮。

拍幽恨惟有,膝横玉柱,手按金徽。

况卓娘薄命,新谱白头词。堪悲。

相亲不相见,凭腕下、写出相思。征棹已迟迟。

鱼腹书尚依稀。最凄凉、鹊别鸾离。

从此后羡煞,秦家箫玉,彩凤双飞。

空思量昔日,同启锦囊时。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