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三首(其二)

小小园林畔,萧萧丛薄间。

茅檐颇幽隐,竹径自回环。

犬吠溪头客,日衔窗外山。

遗编淡相对,身世觉高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在小小的园林旁边,丛丛草木轻轻摇曳。
简陋的茅屋隐藏在幽深之处,竹林小径曲折蜿蜒。
溪边传来犬吠声,问候着来访的客人,太阳挂在窗外,映照着远山。
静静阅读遗留的书籍,感受到生活的淡泊与超脱,心境变得宁静闲适。

注释

小小:形容园林规模不大。
萧萧:形容草木摇曳的声音。
丛薄:密集的草木丛。
茅檐:简陋的茅草屋顶。
幽隐:隐蔽而幽静。
竹径:竹子铺成的小路。
回环:弯曲环绕。
犬吠:狗叫声。
溪头:溪流边。
客:来访者。
日衔:太阳挂在。
遗编:遗留的书籍。
高閒:超脱世俗的闲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的生活场景。开篇“小小园林畔,萧萧丛薄间”两句,通过对园林和丛生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幽静自然的氛围。"茅檐颇幽隐,竹径自回环"则进一步描绘了茅草覆盖的小屋和曲折的竹径,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环境的喜爱。

“犬吠溪头客,日衔窗外山”两句,则通过溪边狗叫声和夕阳映照在窗外的山影,传递出一种宁静与孤独,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诗人对外界的隔绝感。

最后,“遗编淡相对,身世觉高閒”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喧嚣的超然,通过阅读古籍(遗编)来与古人交流思想,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精神自在的心境。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106)

刘应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山居三首(其一)

行年当耳顺,涉世尚心劳。

倦矣归三径,皤然愧二毛。

留诗羞茗供,为客酿松醪。

晚照横篱落,呼儿课楚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石菖蒲

十年梦不到丘壑,清坐喜看寒瘦姿。

玉立一峰森黛色,虬蟠九节漾风漪。

涓涓月露欲生处,漠漠溪云未散时。

却笑轻狂桃李眼,臞仙风韵不能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次韵范至能寻梅

藜杖扶人趁雪乾,玉虹倒影落前滩。

竹篱短短溪头路,云木荒荒日暮寒。

每愧清香留我住,苦无佳句与人看。

孤吟不忍空归去,霜月侵衣兴未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江村

前山疑抹黛,多稼欲成黳。

水满蛙登岸,桥危马蹙蹄。

风高帆腹壮,雨霁月眉低。

杖屦投村舍,儿童指旧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