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藜杖扶人趁雪乾,玉虹倒影落前滩。
竹篱短短溪头路,云木荒荒日暮寒。
每愧清香留我住,苦无佳句与人看。
孤吟不忍空归去,霜月侵衣兴未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雪中踏访梅花的景象。诗中的意境幽深,语言清新。
"藜杖扶人趁雪乾"一句,以老人拄着藜杖(一种用植物梗制成的手杖)在雪地行走的情景,开启了全诗的冬日氛围。藜杖不仅是老人的依靠,也象征着岁月的沉重和孤独。
"玉虹倒影落前滩"中,玉虹指的是洁白如玉的雪光,倒影则是梅花在雪地上的倒影,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强调了梅花之美丽和珍贵。前滩可能指的是溪流的浅滩,或许是诗人脚下的积雪。
"竹篱短短溪头路"一句,通过对竹篱长度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在寻访梅花时的曲折小径。溪头路是自然与人工景观的交融之处,也寓意着诗人心中的清幽志趣。
"云木荒荒日暮寒"则进一步渲染了冬日的萧瑟气氛,云木荒荒形容了树木在薄雾中显得孤寂而苍凉。日暮寒不仅是自然景象,也映射出诗人的情感世界。
"每愧清香留我住,苦无佳句与人看"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于无法以文字表达心中的美好所感到的遗憾。每当梅花的清香留住他的脚步,他都深感惭愧,因为他找不到足以传达这种美丽的佳句。
"孤吟不忍空归去,霜月侵衣兴未阑"最后两句中,诗人在雪地徘徊,沉醉于梅花之美,不忍心空手而回。霜月侵衣形容了夜色渐浓,以及寒冷逐渐渗透衣物。兴未阑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仍旧激越,对美的追求并没有结束。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和雪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领悟,以及他在艺术创作上的挣扎与不懈追求。
不详
前山疑抹黛,多稼欲成黳。
水满蛙登岸,桥危马蹙蹄。
风高帆腹壮,雨霁月眉低。
杖屦投村舍,儿童指旧题。
叹昔英豪气,俄成一老翁。
近年头尽白,今日耳犹聋。
品位无丞职,是非随晓风。
难陀能反听,梢境已消融。
小艇出前浦,槐阴覆小桥。
云垂疑有雨,水稳不通潮。
山色绿自足,汀花细可描。
枕书篷底卧,欸乃认归樵。
鸠鸣桑树雨还来,且得农夫笑口开。
虽曰田畴多再植,定须天气作重梅。
江鱼欲买全无镪,社酒堪篘旋泼醅。
更遣儿童炊麦饭,殷勤相劝且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