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离亭向水开,时候复蒸梅。
霹雳灯烛灭,蒹葭风雨来。
京关虽共语,海峤不同回。
莫为莼鲈美,天涯滞尔才。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雨中离别的景象。开篇“离亭向水开”,设定了一个面向水面的亭子作为背景,时间点是在梅花蒸香之际,营造出一种恬静幽雅的氛围。“时候复蒸梅”则强调了季节感和环境的美好。
然而,“霹雳灯烛灭”,紧接着是“蒹葭风雨来”,突转直下,气氛骤然变得紧张和混沌。霹雳即雷鸣,灯烛被吹灭,表现了天气的突变和环境的动荡。蒹葭,即竹叶、草木之声,此处形容风雨来临的声音,将读者带入一个狂风暴雨之中。
“京关虽共语”,这里的“京关”指的是长安(今陕西西安)和蜀地(今四川成都)的关隘,意指虽然同在一片天地下,但“海峤不同回”,则表达了相隔遥远,无法即刻重逢的离愁。海峤,即海角,是古代用来形容极远之处的词汇。
最后,“莫为莼鲈美,天涯滞尔才。” 莼鲈,即莼菜和鲈鱼,都是江南特有的美味,但诗人却告诫自己不要为这些物产所牵绊。天涯,即世界的边际;滞尔才,则是指人才或英才被羁留。这里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超脱物欲、追求更高理想的志向。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多层次的情境:从静谧到动荡,从美好到超然,每一句都渲染着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
不详
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本人所作
林色树还曛,何时得见君。
独居度永日,相去远浮云。
故疾随秋至,离怀觉夜分。
蛩声非自苦,偏是旅人闻。
故园何处在,零落五湖东。
日暮无来客,天寒有去鸿。
大河冰彻塞,高岳雪连空。
独夜悬归思,迢迢永漏中。
旧业在东鄙,西游从楚荆。
风雷几夜坐,山水半年行。
梦永秋灯灭,吟孤晓露明。
前心若不遂,有耻却归耕。
百岁竟何事,一身长远游。
行行将近老,处处不离愁。
世路多相取,权门不自投。
难为此时别,欲别愿人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