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山间虽寂静,未得事全无。
锄地留莎草,添泉养石蒲。
庭除风自扫,身世月同孤。
老去知禅味,松间试结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老者,虽身处寂静之地,但仍留心于田间的劳作和自然界的生长。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老者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锄地留莎草,添泉养石蒲”两句显示了老者对大自然的关爱与维护,即便是微不足道的小草和野菊,也被他精心照料。同时,他还注意到泉水的补给和石头旁生长的苔藓,这些都是对自然生活细节的观察和尊重。
“庭除风自扫,身世月同孤”则写出了老者在山间生活的简朴与孤独。他的庭院不需要人工清扫,因为大自然已经替他完成了这项工作。这里也流露出一丝孤独感,但这种孤独是与自然为伴,与世俗隔绝的独特体验。
“老去知禅味,松间试结趺”表达了诗人对禅意的领悟和生活的满足。在岁月的流转中,他不仅领略到了禅机,更是在松树间尝试着打坐入定,这是他精神世界的一种超脱和解脱。
整首诗通过对山间老友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不详
南宋中期诗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幽居地僻少人知,野水春风枳树篱。
检历预寻移竹日,题墙闲记种花时。
堪嗤狡兔须三窟,只学鹪鹩占一枝。
净扫绿苔斟浊酒,邻家吹过野棠梨。
万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恨复堪怜。
如公更缓须臾死,此虏安能八十年。
漠漠凝尘空偃月,堂堂遗像在凌烟。
早知埋骨西湖路,学取鸱夷理钓船。
夏老虫声切,晨兴草气香。买瓜依绿树,出水?青秧。
船聚知村近,牛闲觉昼长。
双凫莲叶荡,无雨故生凉。
夷甫诸人者,龟趺已故丘。
但能挥玉麈,不解冠兜鍪。
正朔从江左,经营仅石头。
中原虽可望,不忍上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