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歌(其二)

扁舟日落驻平沙,茅屋竹篱三四家。

连舂并汲各无语,齐唱竹枝如有嗟。

形式: 词牌: 竹枝

翻译

小船在夕阳下停靠在沙滩上
几户人家隐藏在竹篱茅屋之中

注释

扁舟:小船。
日落:夕阳西下。
驻:停留。
平沙:沙滩。
茅屋:竹篱笆房屋。
三四家:三四户人家。
连舂:连续舂米。
并汲:同时打水。
无语:默默无声。
齐唱:一起唱歌。
竹枝:竹枝词(一种民歌)。
如有嗟:仿佛在感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质朴的田园画面。诗人乘坐小船在夕阳西下时停靠在平坦的沙滩上,周围只有稀疏的几户人家,它们隐藏在简陋的茅屋和竹篱之中。村民们默默地进行着舂米和汲水这些日常劳作,没有过多的言语交流,显得和谐而默契。

接着,诗中的转折点在于“齐唱竹枝如有嗟”,这里的“竹枝”是一种民歌,可能是当地流行的曲调。村民们在无声的工作间隙,齐声唱起竹枝歌,似乎在低声倾诉或感慨,虽然没有明确的文字表达,但通过歌声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或对生活的深深感叹。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真实场景,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人情味的流露,体现了宋人对平淡生活的理解和欣赏。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约洞山文老夜话

山中十月定多寒,才过开炉便出山。

堂众久参缘自熟,郡人迎请怪忙还。

问公胜法须时见,要我清谈有夜阑。

今夕客房应不睡,欲随明月到林间。

形式: 七言律诗

老史

口食阳翟粟,身衣阳谷丝。

二物不相即,饱暖常不时。

老史知我穷,一岁一奔驰。

方暑劝脂车,苦寒伺来归。

嗟我垂老年,未免忧寒饥。

老史甚忠信,但恨性重迟。

事我三十年,闵闵不相离。

我门了无求,辛苦终不辞。

平生金石交,至此或已携。

老史未易得,试复养其儿。

形式: 古风

老柏

柏根可合抱,柏身长百尺。

我年类汝老,我心同汝直。

我贫初无居,爱汝买此宅。

索居怀旧友,开轩得三益。

风中有馀劲,雪后不改色。

我贫不栽花,绕屋多种竹。

全家谬闻道,举目无他物。

晨兴辄相对,知我有惭德。

形式: 古风

自陈适齐戏题

庠斋三岁最无功,羞愧宣王禄万钟。

犹欲谈经谁复信,相招执籥更须从。

陈风清净眠真足,齐俗强梁懒不容。

久尔安闲长自怪,此行磨折信天工。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