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陵弟相送至南京因成四韵寄季一子之叔用

白发无端巧上头,镜中颜状不能羞。

要寻扬子一廛地,未用刘公百尺楼。

野竹连阴护苍藓,暮云生雨续黄流。

秋风有信鲈鱼在,更约江晁共小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吕本中所作的《宁陵弟相送至南京因成四韵寄季一子之叔用》。诗中以白发、镜中颜状、扬子一廛地、刘公百尺楼、野竹、暮云、秋风、鲈鱼等意象,描绘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生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句“白发无端巧上头”,以白发的突然出现,象征着时光的无情流逝和生命的衰老,表达了诗人对岁月匆匆的无奈与感慨。接着,“镜中颜状不能羞”一句,通过镜子映照出的面容,进一步强调了岁月带来的变化,即使面对自己的老去,也无力改变,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要寻扬子一廛地,未用刘公百尺楼”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扬子一廛地,可能是指古代文人隐居之地,代表了一种简朴而自由的生活方式;而刘公百尺楼,则可能象征着世俗的繁华与束缚。这两句通过对比,凸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野竹连阴护苍藓,暮云生雨续黄流”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野竹在阴凉处生长,苍苔覆盖其上,暮云带来雨水,滋润着河流。这些自然景象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美,也寓意着诗人希望在自然中找到心灵的慰藉。

最后,“秋风有信鲈鱼在,更约江晁共小舟”两句,以秋风、鲈鱼和小舟为元素,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闲适生活的渴望。秋风带来了季节的更替,鲈鱼在水中悠游,而与好友江晁共同乘舟,既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寄托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简单生活态度的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友情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1360)

吕本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东莱先生,诗人,词人,道学家.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微词>>,<<全宋词>>据之录词二十七首.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 字:居仁
  • 籍贯:寿州
  • 生卒年:1084- 1145

相关古诗词

十一月一日步河堤上

簿书纠缠人,欲出不自许。

老叟环我前,更作附耳语。

脱身上河堤,颇似昼伏鼠。

河堤平如掌,下有千岁土。

夕阳敛残照,草木过寒雨。

游鱼著钩饵,舟子快新煮。

煮鱼得放饭,尚叹行役苦。

江湖平生心,岁月可逆数。

故人书断绝,吾事有去取。

归来讨清尊,妙句还一吐。

形式: 古风

留侯

留侯下邳时,豪气或未除。

晚节欲轻举,效在黄石书。

其书本无言,一叹三呜呼。

彼公实天人,识此鹓凤雏。

良田有芜秽,令子痛自锄。

万事不得已,一身常晏如。

袖手默无语,四方瞻步趋。

不知隆准公,果能知子无。

小儿荀彧辈,下及崔浩徒。

谓能明子心,此语亦已诬。

不能处其知,正足杀其躯。

所恨生已晚,圣门无坦途。

学不尽其才,未免风俗驱。

诗书在煨烬,子何不回车。

试问礼之本,更观心地初。

形式: 古风

送韩撝秉则赴棣倅

公如玉壶冰,见即离烦热。

况当清秋悬,更自贮霜月。

中边本无垢,何处觅焚爇。

盛以百鍊铜,此亦不得折。

初蒙一日款,遽有千里别。

扁舟转青齐,岁事当雨雪。

远行不赢粮,已悟服食诀。

古来饕餮徒,颇谓一世杰。

唾壶彼何知,便为如意缺。

观其所用心,俱不异鼠窃。

首阳独往人,渠自饱薇蕨。

举头公一笑,百虑无以绝。

江源初滥觞,末乃流不竭。

伤哉韝上鹰,一饱便飞掣。

形式: 古风

读秦碑

秦人跨九州,欲以传万世。

立石名山傍,往往章得意。

至今见遗刻,字体甚雄异。

壮哉苍藓文,未改回屈势。

风雨所侵蚀,中有千丈气。

严如虬龙蟠,深若铁石利。

馀威到山鬼,谨守敢失坠。

汉魏能书人,亦岂可睥睨。

未能识藩篱,何止趁姿媚。

初无一日雅,但有三舍避。

文章又奇古,迁雄盖苗裔。

观其所称述,肯为尊者讳。

巧言未大失,末乃为俗累。

呜呼结绳前,此又谁与记。

君臣共无为,垂拱天下治。

春秋纪日月,大易垂彖繫。

嬴氏厌休息,动以衡石计。

斯翁变古文,程邈分篆隶。

自此更滋蔓,日以趋简易。

驰驱千百年,漫有纸笔费。

谁能罢烦文,尽扫诸天外。

此书虽见存,或以少为贵。

持此槁木枝,我亦无甚愧。

形式: 古风